最近,电视剧《长相思》第二季正在热播中。你知道吗?剧中许多人物原型来自《山海经》。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牧曾以《寻脉<山海经>——从神话故事到华夏文明》为题,主讲“南图讲座”。
《山海经》里的宇宙洪荒,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静妍/文 储希豪/摄 部分图片由南京图书馆提供
为什么玱玹、相柳必有一战?
“玱玹”的原型是颛顼(zhuān xū),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颛顼是黄帝的孙子,来自长寿的轩辕国。这个国度,最年轻的人800岁。黄帝战胜蚩尤之后不久,就把帝位传给了颛顼。
颛顼做了两件很不好的事。一件事是,他把日月星辰都带到了北方,南方就看不到太阳了,每天都在黑暗中,庄稼也长不成。
另一件事是“绝地天通”。当时天和地是连在一起的,天下有四个天梯,其中东边叫扶桑,就是日出的地方,西方有昆仑山、不周山,还有黄帝造的建木。建木是一棵树,很长很长,没有枝叶,像一个旗杆,通过它可以上下天地。颛顼派他的两个儿子把建木砍断了,不允许人上天告状。
因此,人们很痛苦,既不见光明,又无处告状。
于是,南方部族推选了共工当领袖,与颛顼争帝。共工人头蛇身,和人类先祖伏羲、女娲一样,他是炎帝的后裔、祝融的儿子。
他有一个很厉害的部下,叫相柳。相柳是一条九头蛇,他的九张嘴能吃很多东西。相柳的结局是,后来大禹治水时,被大禹杀掉了。他的血染遍了大地,凡是血染红的地方寸草不生。
共工和相柳再厉害,还是败给了颛顼。共工觉得自己没能解救天下百姓,于是怒而触不周之山,导致天柱折、地维绝、四极废、九州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大火蔓延。
后来,女娲炼五色石补苍天,又用炼五色石的灰去堵洪水。
天补好了,颛顼也没有办法再继续做天下共主了。他把王位给了侄子,也就是帝喾(kù)高辛氏。
《山海经》这部书从哪里来?
最早关于《山海经》中记述的内容,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只不过,那时候还没有《山海经》这本书。
秦始皇“焚书坑儒”,毁了很多先秦典籍。汉朝稳定天下之后,开启了文脉整理工程,存亡继绝。
汉元帝时期,出了一件怪事:一个山洞口突然裂开,里面有一块奇怪的石头,很像人的形象,两只手被反绑在身后,像个囚犯。这究竟是什么?
当时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刘向负责整理天下图书,他刚好看到了典籍中的相关记载。原来,这个被反绑双手的人,名字叫贰负,是蚩尤的臣子。蚩尤、黄帝打仗的时候,贰负就被抓了,扔到了山洞,变成了石头。
汉元帝听了这个故事,觉得很有趣,便催促刘向加快整理这部奇书。刘向终其一生都没能完成这个工作。他的儿子刘歆把这部书整理了出来,献给汉元帝。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一共有18篇。
刘向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汉高祖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人,西汉后期著名经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目录学家。刘歆是刘向的小儿子,从小才华横溢,跟着父亲整理、校对书籍。
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思想史》《江苏家训史》等专著,分别介绍了刘向父子的思想、刘氏皇族宗亲家训。
《山海经》里的世界,古人明白吗?
《山海经》里的世界,就连屈原、司马迁也不明白。
屈原的《天问》里提到昆仑山、羲和、烛龙等。屈原带着自己的困惑,引用这些典故去问天。也就是说,早在他那个时代,人们已经不知道这些怪物究竟是什么了,只有故事、图画流传。
其实,早在刘向、刘歆父子整理定稿之前,《山海经》最古老的版本,汉代就有人见到过,其中包括司马迁、东方朔。
有一天,汉武帝说,他见到了一只鸟,这只鸟只有一条腿,身上的花纹非常鲜艳,它的叫声有点像火烧竹子的爆裂声。他问臣子,这是一只什么鸟?只有东方朔知道:这只鸟叫毕方鸟,会吐火。东方朔是当时天下最聪明的人,他是从《山海经》里看到的。
司马迁《史记》里的《大宛列传》提到了《山海经》:“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也就是说,作为汉代最顶尖的知识分子,司马迁也没法理解《山海经》。
需要注意的是,司马迁、东方朔看到的《山海经》,不是我们今天见到的版本,可能是它的原始版本。
几千年来,《山海经》经久不衰的魅力,吸引着一代代人去探秘。这部上古奇书,成为历代许多文学艺术作品取材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