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荷香远逸“水一方”

□南京 王霞

来到这里时,正是细雨蒙蒙欲湿衣。

仲夏的一个午后。家人驾车途经龙潭港,又前行十几分钟,就看到了一块巨石横卧在路边。“水一方”三个鎏金大字赫然在目,右上一方鲜红大印上,“陈店”两个篆书古朴典雅。

这就是号称南京第一赏荷胜地的“水一方”了。

“水一方”生态休闲旅游区,位于栖霞区东南面,北临浩浩长江,南居宝华山,西邻栖霞山风景区,东与镇江接壤,离南京市中心仅仅35公里。

右拐,沿笔直的大路无声地前行,穿过长长的林荫路,我忽略了途中所有的景象,因为心中已经被荷塘占满。

对荷花的印象遥远而绵长。

小时候家在北方,没见过莲荷。小小的心中,她是神奇之物,生长在画上——观音的脚下;还有妈妈的故事里——何仙姑的手中。那时,她叫莲花,妈妈刺绣时,描的花样子常常是她摇曳的身姿。印象最深的是妈妈给外婆做的一双装老鞋,黑色斜纹布面,本白的千层底上绣着一朵莲花:绿叶托底,粉红的莲瓣,鹅黄的莲蓬。妈妈说,这叫脚踩莲花上西天,这两朵莲会保佑外婆百年后升入天堂。这更使得莲花增添了奇幻。

之后移居江南,处处小桥流水。随便一个小小池塘,都有她的身影。这时她却叫荷花了。

是莲,是荷?后来在书中得知:莲荷本是一体,未盛放之前为“荷”,开花结实成“莲”。

荷为花,莲为实。荷花,莲子,前者娇羞,后者端淑。

自此爱上了她,平日里闲来临字,就最喜《爱莲说》,尤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一句,完美地刻画出莲花的圣洁。

神思悠悠间,车子行进的路旁已出现了荷塘,两边都是。放眼望去,连绵不断的莲荷满塘,煞是壮观。那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俨然如盖;那些荷花亭亭玉立,或盛放或半开,或白或粉,或素雅高洁或娇艳妩媚,直让人为之神往。

那些莲实,如翠盏含碧珠,饱满润然。摇下车窗,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清香。这香气清雅而悠长,引得我停车驻足,要在荷塘边流连。

车停在路边,有一条挺宽的紫红色木质栈道,曲曲折折地向荷塘深处延伸。略远处有一方宽敞的平台,坐落着一个四方尖顶红木亭,小檐微翘,环亭有美人靠。

静静坐下来,让细细雨雾中的荷塘美景由眼入心,那幽幽荷香沾染了润泽的水汽,在面庞鼻端缱绻。

一位大嫂提着一篮子莲蓬走进来。我打了声招呼,举起相机。大嫂笑盈盈的,顺手把两个莲蓬递了过来:甜唻。

我接过莲蓬,那长梗上长满了密刺,短而硬,不经意间轻划过手背,火辣辣的一道红痕。我抠出一颗莲子,剥去绿衣,掰开,取出莲心后放入嘴里,细细咀嚼,清甜满口。再看大嫂的笑容,觉出了几分辛劳。是啊,所有的甜美,都需要汗水的浸润。就像这莲子,甜糯的莲肉中是清苦的莲心。那粒莲心,静静地躺在我的手心,一层晶亮的膜衣包裹着柔软的绿芽。我知道这清苦里蕴含着无限的生机。

雨已渐止,起身复行。栈道很长,不辨方向地走着。那些荷叶田田相连,荷花婷婷而立,无风时俱都肃穆地静立,微风轻掠时,一起轻轻地舞蹈,宛若仙子般出尘。而我,也似乎置身于仙境一般。

除了栈道,留在我心中最鲜活的,还有那条花语廊。它也是穿塘而设,悠悠长长。沿长廊种植了很多紫藤与凌霄,攀援之上。紫藤花谢,绿蔓低垂中,凌霄花如橙红的小号,高高低低的悬挂,让这个雨天多了一丝晴朗。

花语廊中有高高的小亭。沿木梯登上二层,两千多亩荷塘尽收眼底。一碧万顷中错落地点缀着一片片的农舍,俱是白墙黛瓦,绿树掩映,使得这极大的一片碧色并不单调,而且温婉了许多。

流连中雨落又急,击打在荷叶上簌簌有声,在伞面上叮叮咚咚,相谐成曲。一时间竟有些恍惚:我是听雨还是听荷?

躲在车中,看雨丝扯起薄纱似的帘帷,那些荷渐渐模糊成水墨黛青,成为心中一个清幽的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