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当地时间7月26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评审,上海崇明东滩等5处提名地扩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9年,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扩展的这5处提名地包括上海崇明东滩、山东东营黄河口、河北沧州南大港、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和辽宁丹东鸭绿江口。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崇明东滩等5处提名地扩展列入世界遗产,是对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遗产地的重大边界调整。这一项目的提交和列入是候鸟迁飞区申报世界遗产的杰出范例。
据了解,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位于世界最大的潮间带湿地,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候鸟的重要栖身地。这条迁徙通道由西伯利亚—阿拉斯加经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一直延伸至大洋洲,纵贯22个国家,是全球鸟类多样性最丰富、濒危物种比例最高的迁飞通道,为数千万只水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繁殖地、停歇地和越冬地。
由于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压力,黄(渤)海沿海曾经历快速而大规模的滩涂围垦,大片滩涂被转变为了盐池、水产养殖池、农田、休闲娱乐区和工业区。为保护这一区域多处关键的候鸟栖息地,我国决定申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这一超大规模的系列自然遗产。
据新华社、央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