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柄远自吴地生产的青铜剑是如何流转到周王城内?它是吴国朝见周王室的献礼还是吴国灭亡后的战利品?7月26日,“东周时期的洛阳与苏州”特展在苏州博物馆本馆启幕,借苏州博物馆藏与洛阳博物馆藏的两柄“吴王夫差剑”,再现东周时期中原与吴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
本次展览遴选240余件(套)文物,依托洛阳、苏州两地历年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从城市考古、礼乐、军事、融合等方面,梳理中原与吴地之间交融共生的发展脉络,再现中华多元一体格局演进的历史进程,将一直展出至10月17日。
以“剑”为题引,展览围绕苏州博物馆藏与洛阳博物馆藏的两柄“吴王夫差剑”展开叙述。两柄剑跨越时空重重阻隔,万里流转,见证了东周时期的交流与碰撞。本次特展邀请了近200件(套)洛阳博物馆藏东周王城遗址文物一道来苏州,意在依托考古遗物为观众讲述在“天地之中”各民族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
展览分“踏墟寻城”“朝周问礼”“兴兵征伐”“万殊归一”四大篇章,在详尽展示王城遗址、礼乐制度、车马兵器之后,特展的最后一个部分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维度出发,将纷杂的文物嵌入到“多元”向“一体”演进的叙事线索之中,与观众一同探讨生产力发展对中华文明“大一统”格局形成的内在推动。策展团队特别将方孔圆形、字如其重的秦“半两”作为本次特展的最后一件展品,“以秦币同天下之币”作为东周时代终结的最直观历史注脚。
值得一提的是,为呈现吴国礼义风范的历史影响,禁止出境文物——三国朱然墓出土彩绘季札挂剑漆盘,也限时返回吴公子季札故里苏州展出。与此同时,苏州博物馆藏四大天王像内木函也正限时返场,加上常驻展厅的秘色瓷莲花碗,苏州博物馆本馆将有三件禁止出境文物同时在展。
作为苏州博物馆“中国古代文明”系列的第二展,本次展览聚焦革旧鼎新的东周时期,在历史时段中与正在苏博西馆展出的“世界文明史系列”第三展——“亚述之王:亚述巴尼拔”相互呼应。当东周天子乘坐六驾马车巡视河洛时,在亚洲的另一端,亚述王或许正驾驶战车驰骋在新月沃土之上。两展同时推出,一东一西,展示中西文明在疆域拓展、城市建设、区域文化交融上所取得的各自成就,让观者既见江南又览世界。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何洁 徐晓安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