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是钟寅)地震预警是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远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赶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前发出警报。这一措施能为公众争取到数秒乃至数十秒的避震逃生时间,可减少人员伤亡。7月26日,中国地震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8年启动建设的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已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全面建成。江苏省地震局发布的地震预警小程序也于当日正式上线公测。
据悉,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观测网,建设完成观测站点15899个,国家级中心3个、省级中心31个,在华北、东南沿海、南北地震带、新疆天山中段、西藏拉萨周边等5个重点预警区形成秒级地震预警能力,在全国形成分钟级烈度速报能力。
系统试运行期间,经历了2022年四川泸定6.8级、2023年甘肃积石山6.2级等地震的实际检验,快速产出准确可靠的地震预警参数、地震烈度分布等信息产品,为政府抗震救灾、行业应急处置、公众紧急避险和地震科学研究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依托电视、广播、互联网、新媒体、信息接收终端等发布平台,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已具备了亿级覆盖、秒级触达的广域快速服务。公众可通过部分手机内置地震预警功能或下载地震预警App,接收地震预警信息。
7月26日,由江苏省地震局发布的地震预警小程序也正式上线公测,在微信搜索“江苏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小程序即可体验。
小程序根据用户关注地点推送地震预警信息,允许用户设置两个不同的关注地点,用户可以添加亲属所在地、旅游目的地等作为第二个关注地,小程序根据关注地实际情况推送地震预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