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红艳)太湖治理是“国之大者”。7月29日,江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举行,听取省人大环资城建委关于推进太湖流域工业污染防治专项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现代快报记者获悉,继2023年太湖水质藻情达2007年以来最好后,2024年上半年湖体蓝藻同比下降26.9%,平均水质为Ⅲ类。
开展工业污染防治是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全面落实国家治太总体方案,坚持抓治理、强监管、提能力,深入推进太湖流域工业污染防治。
“十三五”以来,太湖流域在GDP增长75.5%、城镇常住人口增长32%的背景下,六大传统行业(化工、电镀、印染、造纸、食品、钢铁)废水排放量及COD、氨氮、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下降了69.4%、74.2%、69.8%、68.4%、67.5%。2023年太湖水质藻情达2007年以来最好,连续16年实现安全度夏。2024年上半年,湖体总磷浓度为0.045毫克/升、同比下降10%,蓝藻同比下降26.9%,平均水质为Ⅲ类。
太湖水质不断改善的背后,是系列工业污染防治的组合拳。江苏依法加强环境准入管理、全面系统开展涉磷企业专项排查整治、持续深化重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稳妥推进废水分类收集处理、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全力推进太湖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太湖保护与发展。比如,出台《太湖流域禁止和限制的产业产品目录》,太湖一级保护区内230家化工企业全部清零,环湖3市取消9家化工园区定位,累计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近6万家;出台并修订太湖地区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值,化工、电镀、印染等6个重点行业执行全国最严氮磷排放标准;对太湖流域二、三级保护区内,新、改、扩建排放磷氮污染物的企业和技改项目实施减量替代,共涉及项目2556个。
记者从会上获悉,下一步江苏将扎实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减少入湖污染负荷、提升太湖水环境质量,确保高水平实现“两保两提”,为“浅湖深治、大湖永治”积累经验,努力打造全国湖泊治理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