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灌南县驻苏州市流动党员党委成立大会在苏州市相城区顺利召开,标志着灌南县驻苏州创业人员党支部正式升格为党委。
成立灌南县驻苏州市流动党员党委,是灌南县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一次积极实践和探索,通过不断优化管理服务机制、丰富学习载体、创新作用发挥平台等措施,让流动党员真正做到“流而有家、流而有学、流而有为”,有效提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精准化水平。2016年7月,灌南县驻苏州创业人员党支部正式成立。经过8年的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长期受教育、两地显作用”的党建新路径,真正让流动党支部成为灌南籍在苏州党员群众的“家”。
王晓宇 吴文会 刘青
建强堡垒,流动不流失
“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联系服务务工群众,这已经成为我们在苏州党组织壮大党员队伍、密切党群关系的一项常态化工作。”灌南县驻苏州市流动党员党委负责人介绍。
针对灌南在苏创业务工人员多、分布广等情况,驻苏流动党员党委常态开展党组织、党员“双找”活动,采取走访登记、电话沟通等方式,摸清流动党员基本情况,真正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目前,党委下设昆山、常熟等区域性党支部8个,创业创新、退役军人、新就业群体等特色党支部3个,吸纳接收党员157名,团结联系在苏创业务工人员超2万人。
扎根异乡,为他不负他
“流动党员在哪里,党委就建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为解决老乡工作门路没人引、有了难处没人帮、受了委屈没人问等实际困难,驻苏流动党员党委主动对接人社、医保、司法等部门,成立就业指导站、医保服务点、法律顾问团,有效形成“亲帮亲、邻帮邻、同行帮同行”的帮扶指导网络,维护老乡合法权益,解决后顾之忧。
依托苏州市连云港商会,发挥资源共享优势,广泛收集用工信息,主动和用工单位联系,为2000名来苏务工老乡提供合适岗位。组织成立志愿服务队11支,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标准、亮作为”行动,推动流动党员到所居住社区报到、就近“找家”,参与社区服务、治安巡防等志愿活动,先后有28名党员被苏州相关单位部门评为最美劳动者、公益之星等。
造福桑梓,离家不忘家
为反哺家乡发展,灌南县驻苏州市流动党员党委紧紧围绕“我为家乡做什么”主题,积极引导在苏流动党员当好双招双引“联络员”、家乡发展“服务员”、乡村振兴“施工员”,大力向苏州客商宣传、推介灌南,为他们到灌南投资兴业牵线搭桥,鼓励致富能手和蓝领人才回乡办项目、谋发展,推动100多名在苏创业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吸纳近2000名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帮助家乡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29个。动员组织有实力、有热心的创业有成人员通过建桥修路、扶贫济困、资教助学等公益之举,真诚回报家乡。8年来先后为家乡修建涵闸8座、路桥23座,铺设村路48公里,发放帮困资金9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子300余人。
“流动党员不仅要聚拢在党旗下,更要在流动中为党旗增光。”灌南县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实际,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让在苏流动的党员有更多的归属感,让一面鲜红的流动党旗在灌苏两地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