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由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指导,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省教育书法协会主办,凤凰新华书店集团、现代快报社承办的“2024江苏省青少年书法大赛”初赛评审工作在南京圆满完成。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卞唯伟/文 吉星/摄
2000余名小选手入围现场决赛
本届大赛旨在弘扬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文化,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和激励青少年通过创作书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进江苏青少年书法教育的普及与提高,选拔和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少年书法才俊。大赛自2024年7月15日启动以来,吸引了全省青少年及省外部分地区青少年的积极响应,广泛报名参与。截至征稿结束,大赛组委会共收到12000余份的投稿作品。
为保证本届大赛的公平公正性,组委会初赛邀请了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主席、南京大学教授黄正明,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国家艺术基金终评评委谢少承,原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汪寅生,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吴勇,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朱凯,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孙大权,六位专家评委组成评审委员会,通过对作品的认真审读、评比、筛选,最后评选出2000余件作品入围现场决赛。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委员,现代快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屠法出席初评现场会。大赛组委会组织代表李金华参加初评现场会。
大赛凸显书法教育成果
初赛评审专家评委黄正明高度评价本届大赛彰显出现代快报在组织发动方面的超能力,吸引了全省广大青少年书法爱好者积极参与,使得大赛整体水准质量较高。他强调,请参赛者各位家长放心,此次初赛评审大赛组委会组织严谨、公正。专家都是业务水平强,以负责任的态度来面对每一件作品,保证评选工作客观、公正。
黄正明指出,本届大赛显现出的书法教育成果与江苏文化大省、书法强省的理念相符合。大赛展现出的作品一届比一届质量高,除了孩子家长和学校的重视,聚集大量专业书法人才的社会培训机构是青少年书法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我们欣喜地看到,江苏的书法教育已经具有了层次,构成了老中青少书法人才的梯队。”
评审标准据实考量
本届大赛分为硬笔和软笔两种书写形式,按不同年龄所处年级分组参赛。专家评委们在软、硬笔的评审标准上有不同考量。软笔方面,专家评委谢少承介绍,参赛选手年龄跨度较大,最小的六七岁,最大的十七八岁。对大孩子会适当地考查他们书写的流畅性和书法的概念以及结构的整体性、章法的连贯性、笔法的准确性等。年龄小的孩子可能毛笔还抓不稳,就不能强求他们写出流畅性,但他们能把字的间架结构写平稳、匀称、好看,就可以了。
硬笔方面,专家评委朱凯介绍,硬笔书法更多强调实用性。低年级的孩子考查他们写字的结构准确、笔画干净、整体和谐的感觉,字写正确,格式规范,就很好了。中年级的孩子书写对用笔、结构、形式变化、字数、材料、内容等进行综合考量。高年级的孩子要求就更高一些,在规范字写得好的同时,考查他们对传统字帖的学习掌握,比如字体结构、用笔变化等。中学生写字涉及更多的书体,要求他们对用笔节制,同时对作品形式、书写内容等都要综合考查。
谢少承和朱凯两位评委同时提到,青少年学生写字,不管是软笔还是硬笔,首先写字规范很重要;其次写字必须要学习传统,有古法来支撑;再就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学书法,对字体的选择要循序渐进,不能一上来就练习难度较大的字体。两位专家评委建议,10岁以下的孩子首要学习楷书,隶书可以作为辅助学习。10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逐步练习写行书、篆书、草书。
书法训练需软硬皆施
“从初评审稿情况来看,选手作品水平高的普遍整齐,水平差的普遍较少。”专家评委汪寅生说:“这里面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指导老师书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在学生的作品上。”虽然总体投稿质量高,但汪寅生也点出了一些问题所在,一是有些老师指导学生不讲究常识性的书法形式,特别是硬笔书法,完整的作品应该有印章,硬笔的印章较小,刻章难度大,学硬笔的孩子年龄普遍较小,不盖章评委能够理解。但是落款不规范实在不应该,老师们教学时要注重指导孩子学习书法范本。二是有些选手书写的内容不符合大赛主题,指导老师在这方面要加强指导。三是老师在指导学生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量化指导,不能揠苗助长过度随意发挥,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四是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软笔书写,忽视硬笔书写。虽然硬笔书法的字体不如软笔书法多,但硬笔的艺术性也很高,创作一幅水平高的硬笔书法并
不容易,要投入很多精力,对字体的研究,运笔、章法结构都要讲究。
“青少年书法教育应是全面的,软硬兼施,双管齐下。”专家评委吴勇认为,书法教育中既要有基础的硬笔写字教育课,也要有传统书法的学习和深入,要和毛笔的书写训练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升书法练习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高书写质量。吴勇表示,青少年书法教育中最基础的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汉字书写的教育和训练,自2013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十年来,与之相关的师资培养,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的提升,专业教材的编写,这些方面的工作都在相互配合,逐步推进。从这次投稿整体情况来看,明显地看到十年沉厚的积淀,青少年书法教育推进有力,成效明显。
专家支招决赛“宝典”
初评结束后,紧接着决赛在即,选手们如何能在现场决赛中以饱满的状态临场应考,赛出风采,赛出好成绩?专家评委们以多年评选的经验纷纷给出了应考建议。
黄正明提醒,现场书写考验选手的临场状态和心理素质,应尽量避免选手到现场书写紧张的情况,赛前选手可以在家里做一次预演,邀请亲朋好友来看,调整好心态有助于选手在现场发挥出最好水平。
谢少承期望入围决赛的选手能够正常发挥,平稳心态,通过比赛检验自己的书写水平,如果能获奖项就是对自己最好的证明。
汪寅生表示,写字关键是运笔和字的结构。每种字体都有要求,有规范,按照规范来做,字就会写得好,写得美观。
吴勇点拨入围选手,硬笔书法学习的一个重要导向是要学习传统经典碑帖,硬笔书法已经从过去纯自然的书写状态转变为现在更讲究技巧和扎实的功力,书法有法度、有法则、有规范性、有技巧性,只有提高对书法更深层次的认知,书写的技能和表现才能进一步提升。
朱凯希望入围选手在现场书写要专注于作品的统一性,字写准确,格式完整,尽量把考试时间用满。
孙大权给入围选手们提供了赛前指导建议,第一,书写内容要贴合大赛主题“我和我的祖国”,内容积极向上,诗歌、散文不限。第二,纸张选择尽量简洁,如果纸张背景太深或花哨则会喧宾夺主,影响评分。第三,笔要根据纸张大小,写字的大小来选择粗细适合的笔。第四,印泥不能错用财务印泥,而是选用书画专用印泥,能够提升作品档次。第五,有些机构入围的选手,应避免纸张、书写内容、书体的雷同,同场比拼应该赛出各自风采。
专家们一致表示,这次初评中有很多脱颖而出水平高的小选手,接下来将通过现场决赛考验这些小选手的临场书写能力,看看他们能不能在现场发挥出更好的水平。“江苏成人书法的水平在全国一直走在前列,青少年比赛当中评选出来的书法小才俊,他们也可能是江苏书坛未来的中坚力量,我们对这一次的比赛充满期待。”
据大赛组委会介绍,大赛今年新设的网络投票也于8月1日零点正式截止,按照赛制规定,每个参赛组别人气最高的前30名选手,合计共240名选手直接晋级现场决赛。
本次书法大赛将于8月19日在南京举办现场总决赛,按照赛制要求分为硬笔和软笔两种形式,并按参赛选手所在组别进行现场书写,由大赛组委会特邀专家评委现场打分,决出最终名次,之后在现场举行颁奖典礼。大赛组委会期待进入决赛的选手精心准备,争取在本次决赛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