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发布

上半年江苏城镇新增就业75.4万人

聚焦高校毕业生,归集就业岗位不少于150万个

2024年南京市高校毕业生春季校园巡回招聘会

8月5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召开的就业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5.4万人、同比增长4.1%。眼下是新成长劳动力求职择业的高峰期,江苏省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前不久正式印发了《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就业创业行动方案》,将在全省组织实施十大行动,明确28条具体举措,力求把增量政策举措的“含金量”转化为劳动者的“获得感”。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苏宁 文/摄

上半年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1.3万人,带动就业45万人

通气会上发布了上半年就业工作成绩单。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5.4万人、同比增长4.1%,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2.9%,继续占全国总量的1/10以上;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经济发展是拉动就业的“火车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顾潮介绍:“我们着眼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推动各地落实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评估机制;会同财政、税务等部门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继续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实施稳岗返还,上半年共为企业减少成本近90亿元。”江苏还继续用好“苏岗贷”稳就业金融产品,上半年向2.97万户用人单位发放贷款1062亿元。与此同时,上半年江苏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1.3万人,带动就业45万人。

护航新就业群体,191.6万从业人员纳入职业伤害保障

江苏作为新经济形态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近440万人,就业规模已占就业人口总量的9%,对促进经济增长、保障城市运行作出重要贡献。

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将现有平台企业191.6万从业人员纳入保障范围。

“目前我们正抓紧研究谋划相关政策举措,在部门联动、规范用工、完善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制度设计,积极推动相关行业企业就劳动定额、计件单价、订单分配、抽成比例、奖惩制度等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让算法‘有智慧’更‘有温度’,努力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工作稳定和职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顾潮说。

聚焦高校毕业生,归集就业岗位不少于150万个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江苏2024届高校毕业生超过73万人。前不久《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就业创业行动方案》出台,江苏将在全省组织实施十大行动,明确了28条具体举措。

“促进就业,开发岗位是前提。”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失业保险处)处长薛勇介绍,十大行动中有四项行动聚焦岗位开发,28条措施中有13条涉及岗位开发。

据了解,岗位开发充分调动政府、社会、企业和劳动者各方力量,以政策性岗位为引领,统筹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国有企业招用、科研助理募集、基层就业项目和参军入伍等多条渠道开发岗位不少于10万个;以社会化市场化岗位为主体,归集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不少于150万个,其中薪酬在6000元以上且缴纳“五险一金”的高质量岗位不少于100万个;以公益性岗位为托底,开发劳动就业、社会救助、医疗卫生等领域公益性岗位不少于5000个优先用于安置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以创新创业促就业为动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包括离校5年内)自主创业3万人。

在哪里练技能?江苏率先实施高校毕业生“强技行动”

职业技能,于劳动者而言不仅是个人能力,更是看家本领和谋生之计。如何助力高校毕业生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技工院校管理处)处长李建方介绍,江苏省人社部门在全国率先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强技行动”。“我们人社部门有119所技工院校,每个设区市都有1所以上高水平技师学院,全省还有557家三星级以上技能培训机构、145家三星级以上评价机构,具有丰富的技能培训评价资源和优势。”

高校毕业生可以参加哪些培训?李建方表示,高校毕业生都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基础,但应用实践能力相对欠缺。“我们将结合产业需求、学生需要,指导技工院校、培训评价机构根据一体化平台中监测出的急需紧缺工种,大力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参加的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无人机测绘操控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等职业(工种)培训项目,因地制宜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和项目制培训。”

与此同时,还推进产、教、评和就业深度融合,为参加培训的高校毕业生安排企业和院校“双导师”,按照“校企共建、周期式培养、师徒制管理”方式,为每位学生建立“一对一”成长档案,定制化精准培养人才。鼓励技工院校、培训评价机构积极参与“江苏工匠课堂”建设,加大线上培训课程供给,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便捷、高效、专业的在线培训服务。

全省见习单位超万家 开发高质量见习岗位11.8万个

就业见习是“实习—见习—就业”链条的重要一环。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主任李晓军介绍,截至7月底,全省见习单位超万家,开发高质量见习岗位11.8万个,组织5.5万人到岗,其中高校毕业生4.9万人;有1.3万名青年完成见习任务留岗就业或推荐就业。

李晓军介绍,江苏不断扩大见习单位规模和覆盖面,重点向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50条重点产业链企业和吸引力强的企事业单位倾斜。目前,全省万余家见习单位中,中电科第十四研究所、紫金山实验室等研究院所1263家,中国邮政集团、中国银行等国有企业1196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1016家。

与此同时,江苏还广拓优质岗位。侧重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公共管理等现代服务业以及5G、半导体、新能源等高端制造业,见习岗位开发呈现岗位门类齐全、专业覆盖广泛、学历需求多层次等特点。所开发的岗位涵盖20多个行业,涉及理工、医学、管理类等12大类专业学科,可以满足当代青年专业特点、兴趣特长和求职发展需求。截至目前,共有8.8万名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失业青年报名参加见习,5.5万人到岗。

就业机会看过来 2000余个优质岗位到场求贤问才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是就业工作重中之重。8月16日,以“强国有我 就在江苏 乐业无锡”为主题的“国聘行动”江苏专场活动将在无锡举办。活动现场,300多家用人单位诚意满满,携2000余个优质岗位到场求贤问才。

省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主任夏文哲介绍,这里面既有事业单位、大型国企、上市公司,也有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企业,行业覆盖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岗位普遍提供五险一金及多项福利,部分月薪可达2万元以上。“此外,我们还将在‘就在江苏’智慧就业平台高校毕业生专区同步开展线上求职招聘活动,持续到9月底还将筹集发布20万个高质量就业岗位。”夏文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