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文化

大学生拜师,学青春版昆剧《牡丹亭》

全国29所高校50名学子参加,白先勇担任艺术总监

白先勇先生视频致辞(右上);培训班全体学员参加开班仪式 通讯员供图

8月6日上午,东南大学负责的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青春版昆剧《牡丹亭》青年表演人才培训”在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正式开班。据了解,参加本次培训班的共有50名高校学员,来自全国29所高校。两个多月后,他们将通过汇报演出的形式展示成果。

通讯员 聂茹欣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楠

白先勇出任艺术总监

据介绍,青春版《牡丹亭》由著名作家白先勇担任总制作人兼艺术总监,集结了艺术精英创编而成,该版本自2004年一经问世即形成演出热潮,广受赞誉。今年是青春版《牡丹亭》首演二十周年,该剧累计演出500余场,进场观众超过80万,足迹遍布国内众多城市,以及亚洲、美洲、欧洲的多个国家,已成为中国昆剧的一张世界名片。

作为历史上最早开展昆曲教学的学校之一,东南大学和昆曲有着长达一个世纪的深厚渊源,此次携手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通过“最古老+最青春”的艺术实践方式,呼应新时代文化传承的精神。

本项目由青春版《牡丹亭》总制作人白先勇亲自出任艺术总监,邀请青春版《牡丹亭》专家团队和参演青春版《牡丹亭》的原班人马担任授课教师,招募并筛选优秀高校学子,学习、传承青春版昆剧《牡丹亭》,力图培养出一个高水准的学生昆剧演出团体,传承昆剧、传播昆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构建“昆曲艺术+高校学生”的艺术传承模式,彰显高校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的使命和责任,也实现高校“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美育浸润。

开班仪式上,东南大学副校长孙立涛在致辞中说,《青春版昆剧〈牡丹亭〉青年表演人才培训》是东南大学首项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作为江苏省内仅有的五项艺术人才培训项目之一,标志着学校在艺术教育和创作领域翻开了新的篇章。他强调今后东南大学将进一步挖掘和整合昆剧艺术资源,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年表演人才,为昆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白先勇也通过视频表达了祝福与展望,他说,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让昆曲进校园,就是为了让中国传统艺术走近青年人。昆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此次项目对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期待通过本次项目,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深入参与到昆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当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切的认识,唤醒青年学子的文化意识。

50名学员现场拜师

随后,项目负责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赵天为教授向现场与会领导及师生介绍了本次青春版《牡丹亭》青年表演人才培训班项目的内容和要求。

薪火相传育英才,余音绕梁颂真情。东南大学副校长孙立涛向俞玖林、沈丰英、吕佳等12位青春版《牡丹亭》演员颁发了授课教师聘书,在培训期间他们将从昆曲的唱念做打、表演身段、配乐演奏等多个方面进行传授。国家一级演员、青春版《牡丹亭》杨婆扮演者吕佳作为本次授课教师代表发言,表示愿以身为桥梁,将昆剧这份珍贵的艺术遗产代代相传。

学员“敬师仪式”

在“敬师仪式”环节,此次参加培训项目的50名高校学员依次向授课老师们鞠躬,师生们以互赠“敬师卡”和“赠言卡”的形式,表达了培训期间口传心授、勤学苦练的决心,以青春力量传播传统文化。

据悉,这些学生来自中国戏曲学院、同济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澳门理工大学等7个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29所高校,他们自幼热爱戏曲,有着多年的基本功训练。在培训班中,学员们将接受3个阶段的集中培训,集中学习70天后,学员将在结业仪式上进行2个小时的汇报演出,用所学技艺展示《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言怀》《道觋》《离魂》《冥判》《忆女》《幽媾》《回生》九折小全本,以亲身体验传承昆剧艺术,坚定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