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男模团爱惨了”“这打戏能倒回去看好几次”……最近,悬疑探案剧《唐朝诡事录之西行》(以下简称《唐诡2》)着实让观众爽了一把,中式恐怖氛围搭配烧脑的剧情,当然,演员的演技和颜值也是观众热议的焦点。饰演卢凌风的演员杨旭文,沉稳、帅气,“接住了”大理寺少卿这一重要角色,被不少剧迷点赞。如何顶住压力演好角色?戏里戏外都有怎样难忘的经历?8月7日,现代快报记者专访杨旭文,听他聊聊幕后故事。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宋经纬 任雨风
“打怪升级”,武力担当也有压力
两年前,《唐朝诡事录》一经开播,就收获了高人气、好口碑。两年后,《唐朝诡事录》续集上线,同样受到大家关注。原班人马再度集结,在剧中开启一段新的探案之旅的同时,演员们也接受这来自“自己”的压力。
“有了《唐诡》的基础,观众心中已经有了一个衡量标准,所以《唐诡2》我也想要做得更好。”杨旭文说,在《唐诡2》中,卢凌风的心境和性格都有了变化,与《唐诡》相比,他不再那么鲁莽,但又能保持属于范阳卢氏原有的骄傲,杨旭文坦言,这些成长都需要去拿捏表演的尺度。
现代快报:如何评价卢凌风这个角色,从《唐诡》到《唐诡2》,你认为卢凌风最大的成长和变化是什么?
杨旭文:最大的成长和变化是他更成熟、更稳重了。他最开始生活的环境是朝堂、世家大族,不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也不懂那么多人情世故。然而随着被贬,卢凌风看到了更多普通人的生活,也更理解了普通人生活的不易,对待问题的看法与态度也有了一些变化,处理事情的手段也更有人情味了。
现代快报:有观众评价你是“天选卢凌风”,如何更好贴近角色?背后如何下功夫的?
杨旭文:也不能说“天选卢凌风”,只是在诠释这个角色的过程中,去了解这个角色的背景,思考这个角色的动机,揣摩这个角色的心理,不断贴近卢凌风这个人。了解角色的背景可能就是他生活的时代、他的生长环境,所以他的神态动作该怎么做就大概知道了;思考角色的动机就需要去解读剧本,是什么导致他现在的行为,他现在是一个什么心理,这个行为应该用什么情绪诠释,就得多理解研究剧本。除此以外就得多练打戏了,因为卢凌风作为这个剧的武力担当,要贴近他,必须得会武,还得演出很厉害的样子。
志怪题材“硬控”人们两千多年
有人问,为啥总是被志怪悬疑题材剧集“硬控”,这恐怕得从战国时期说起。战国时代就出现过鬼怪书,汉代以后,儒教、道教和佛教逐渐盛行,志怪题材的书籍也变多。而大家熟知的《太平广记》《封神传》《聊斋志异》等作品,也相继在宋、明、清时代出现。对于杨旭文来说,唐风志怪的题材当然让他着迷,而更重要的是,一次次案件背后是追求正义的不懈努力,这份执着成为戏里戏外的能量来源。
现代快报:有一个比较好玩的话题,从《狄仁杰》到《唐诡》,唐风志怪“硬控”住了观众,这个题材也成为国产影视开发的重要富矿。你怎么看这个题材剧集,是不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个“神探狄仁杰”?
杨旭文:我觉得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而“神探狄仁杰”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一个英雄,他包含中国传统的一些元素、审美、文化、思想,是符合我们自己审美需要的英雄。包括像孙悟空这种,我们肯定小时候看《西游记》的时候都想象过自己要是有这么厉害就好了。
现代快报:有没有哪些幕后花絮可以分享?
杨旭文:比较有意思的花絮是拍我在雨中背郭庄回家的戏。这场戏得把我俩绑在一起,为了方便拍摄,从试拍完了之后,我俩就被绑在一起了,但是那个造型导致我俩坐也不能坐,站也不能站,整个过程就特别搞笑,但是我俩又演的是情绪比较重的戏,又是下雨打雷,又浑身是伤,画面看起来就特别有反差,后面我们想了个办法,前后一人一个塑料凳子,我们才算是能坐下休息了。
小时候曾在寺庙生活,“南京是我的避风港”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交谈中现代快报记者发现,杨旭文有属于南京人的开朗,也有属于南京的“松弛感”。他还向记者“揭秘”了一个幕后“冷知识”,原来他小时候也有一段在寺庙的生活经历。“我觉得是我们的成长经历会很像,卢凌风小的时候是一个人在寺庙长大的,所以我比较能共情到他。”杨旭文说,虽然卢凌风后面作为范阳卢氏的孩子,生活还比较优渥,但他的性格底色还是孤独的,因为他是一个人长大的,直到后面遇到苏无名,才有一个能敞开心扉、袒露自己脆弱的人。
现代快报:为什么会想要走上演艺之路?
杨旭文:上高中的时候偶然接触到这个圈子,然后觉得能通过诠释一个角色,给观众呈现出另外一个人,并且能传递给观众一些情绪、情感、思想、思考,这是一个很神奇的过程,也是对我来说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所以才在这条路上坚持了这么久。
现代快报:在你眼中家乡南京是怎样的存在,最喜欢家乡的什么?未来有机会与南京相关的作品结缘吗?
杨旭文:南京在我心里就是避风港吧,因为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回到家就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能暂时放下工作、压力、疲惫,享受生活。最喜欢家乡的美食。未来当然希望有机会可以与南京相关的作品结缘,目前的工作计划就是拍戏、拍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