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社评/精要

打击养老非法集资当形成强大合力

打击这一犯罪不可能一蹴而就。秉持“日拱一卒”的信念,形成常态化打击局面,是题中应有之义

据最高检网站消息,检察机关积极协同最高法院、公安部等部门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保持对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的高压态势,2023年起诉该类犯罪1932人,2024年1月至6月起诉343人。这一成绩单,让人倍感舒适。

近年来,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在一些地方多有发生,严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正如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新所言,随着中国进入老年社会,与养老相关的非法集资成为一种新形态。不法分子以投资养老、以房养老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非法吸收社会资金,不仅扰乱金融管理秩序,更重要的是侵害老人的合法权益,榨干老人仅有的养老钱,社会危害性很大。

犯罪分子之所以盯上老年人,就是因为很多老年人有钱又有闲,而且往往有投资的冲动和寄予情感的需求,很容易被犯罪团伙视为“最佳目标”。

有关方面梳理发现,此类犯罪主要有非法集资手法多样、迷惑性强;“以房养老”非法集资犯罪风险更高;追赃挽损难度较大等特征。这方面有诸多案例引发公众的叹息,例如某贸易有限公司及关联公司,借“养老旅游”之名,吸引老年人参加公司组织的旅游、聚餐活动,通过精心筛选目标群体、建立客户池、分层设计消费政策等方式,陆续推销养殖类、旅游类、医养类、股权类、合伙人项目类等300余种理财产品,共向全国20余万名集资参与人非法吸收资金100亿余元。而一旦老年人掉入陷阱,再想爬出来可就难了。

如今,一些犯罪分子找到了利用网络“开拓市场”的门路。而不少老年人处于数字鸿沟、信息盲区中,不仅对新技术有所隔膜,且容易被犯罪分子通过定向“洗脑”带入误区、沉溺其中,被犯罪团伙肆意“收割”。

提醒和警示老年人与时俱进地增强信息和技术的“滋养”,并帮助他们消解数字鸿沟、信息盲区,免于被别有用心者欺骗、围猎,具有急迫性。但更重要的是,针对此类犯罪高发态势和新情况、新特点,必须形成多部门重拳打击这一犯罪的态势,帮助老年人守住钱袋子。

司法部门的发力,是重中之重。各级司法部门当加大打击力度,依法及时做好案件侦办、批捕、起诉、审判、执行等各项工作,让犯罪分子付出惨重代价,并千方百计加大案件追赃挽损力度,为受害人追回损失。

由于养老领域非法集资行为往往跨地区、跨领域,且有一些贷款中介、助贷机构充当“帮凶”,这种极为复杂的情势为惩恶制造了莫大难度。这就需要包括金融监管、市场监管在内的多部门合力而为、守土有责,共同织密治理之“网”,让犯罪分子找不到“空隙”和薄弱环节。

养老领域非法集资并不是今天才有的现象。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多次展开专项打击行动,取得醒目成果。然而,打击这一犯罪不可能一蹴而就。秉持“日拱一卒”的信念,形成常态化打击局面,是题中应有之义。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