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网安部门高度重视“饭圈”乱象,积极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巴黎奥运会开幕以来,网安部门密切关注涉巴黎奥运会相关动态,切实加强针对性工作措施。
8月3日晚,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后,部分网民发布攻击诋毁言论,其中某网民因发帖诋毁国乒女运动员和教练员,日前被警方刑拘。该网民将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同样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综合澎湃新闻、新华社
律师称该网民可能涉嫌多项罪名
8月4日2时12分,有网民发帖诋毁国乒运动员和教练员,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公安部网安局对此高度重视,迅速开展工作并部署北京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对其核查调查、依法处置。8月6日晚,北京市公安局大兴分局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称,近日,接群众举报,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后,有网民在微博平台发表诋毁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信息。对此,警方迅速开展调查,将犯罪嫌疑人贺某某(女,29岁)抓获。经查,该人恶意编造信息、公然诋毁他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目前,大兴公安分局已依法将贺某某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将加强分析研判,强化工作举措,依法严厉打击涉体育领域“饭圈”乱象。同时提醒广大网民,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请文明观赛,尊重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不传播谣言信息,不攻击诋毁他人,共同维护参赛人员合法权益和良好网络环境。
女子诋毁国乒女运动员和教练员将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多位律师表示,除可能涉及侵犯名誉权外,对于恶意造谣、辱骂诋毁的行为,根据具体情节、损害后果的区别,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或寻衅滋事罪。
北京泽亨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江涛解释,诋毁他人是指恶意编造事实或者恶意歪曲事实,以此来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诋毁运动员和教练员可能涉及侵犯名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行为人应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以及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张江涛表示,若诋毁行为情节比较严重,超出民事法律调整的范畴,属于行政违法性质。比如,在网上大肆辱骂他人,捏造不实信息,给他人生活造成干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的规定,行为人将面临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能面临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进一步来讲,若诋毁行为侵犯他人权益的程度加深,情节比较恶劣,给被害人造成严重影响的,比如捏造事实,无端质疑他人搞利益交换关系,并在网络上散布,引发网民对他人的负面评价。可能涉嫌刑法第246条规定的侮辱罪、诽谤罪,若罪名成立,行为人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张江涛说。
2013年9月,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出台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张江涛指出,该《解释》第二条从“数量”、“危害后果”、“主观恶性”三个方面对“情节严重”进行了规定。根据该条规定的数量,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同时,第四条规定“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诋毁他人会付出代价
张江指表示,“随着自媒体的普及,公众发声的渠道不断增多,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行使言论自由的同时要有明辨是非的判断能力,避免侵犯他人合法的权利。”
和张江涛看法一致,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垂坤亦表示,网络秩序是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在信息网络平台恶意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起哄闹事,辱骂、恐吓他人,属于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危害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恶意造谣,辱骂诋毁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根据具体情节、损害后果的区别,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或寻衅滋事罪。”周垂坤分析指出,根据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侮辱罪、诽谤罪系自诉案件,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即可构成侮辱罪、诽谤罪中的“情节严重”。
同时,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的行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明确规定以寻衅滋事罪进行定罪论处。周垂坤说:“网络空间也是公共场所范畴,对于歪曲事实、诋毁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起哄、闹事行为,破坏了社会网络秩序,符合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可以以寻衅滋事罪追究刑事责任。”
周垂坤亦明确,诋毁运动员和教练员,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愤怒,社会影响恶劣,情节严重,对其采取刑事措施后,公安机关将对其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侦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很可能提起公诉,如构成刑事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依照刑法第246条规定,构成侮辱罪、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根据刑法第293条的规定,构成寻衅滋事罪的,一般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周垂坤直言,“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言论自由也需谨言慎行。在微博平台中,虽然发言系匿名进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发言人的隐私和安全,但是言论自由不意味着不受任何约束,在微博平台发布不当言论,严重者会触碰法律的底线,构成刑事犯罪。发布言论需要尊重客观事实,不应为自己的私欲一味发泄而伤害他人。奥运会期间,不论运动员还是教练员都在努力为国家争取荣誉,作为观众,应当理性看待输赢,不顾客观事实发泄个人情绪、诋毁他人会付出相应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