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社评

对骗保标本兼治,守护每一分“保命钱”

从技术、能力和管理等方面完善长效监管机制,以有效形成治本之势

近日,2024年全国深入整治骗取医保基金工作部署会召开。会议通报了近期基金监管工作情况和骗取医保基金典型案例,并指出要完善工作机制,引导定点医药机构扎实开展自查自纠,充分发挥智能监控系统作用,加快推进药品追溯码“应扫尽扫”。

医保基金是群众看病就医的“保命钱”,也是医疗服务和医药产品的重要筹资来源。国家一向对欺诈骗保行为持“零容忍”态度,就在今年3月,“两高一部”(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医保骗保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要求依法从严惩处医保骗保犯罪。

经过多年系统治理,欺诈骗保行为被有效遏制。但需正视,欺诈骗保行为远未绝迹。一大佐证是,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2023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医保骗保犯罪案件共计1213件,案件数量逐年增长且增幅较大。基于此,做好全国医保基金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既要对乱象露头就打,也要坚持不懈,既要突出重点,也要全面推进。相关部门此前提出,必须对“假病人”“假病情”“假票据”等欺诈骗保行为进行重点打击。

具体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聚焦骨科、血液净化、心血管内科、检查、检验、康复理疗等重点领域。二是聚焦重点药品、耗材。三是聚焦虚假就医、医保药品倒卖等重点行为。聚焦重点,精准发力,针对问题多发频发的领域加大整治力度,既有事半功倍之效,也能形成震慑效应。

欺诈骗保行为并非不治之症,既要治标更要治本。为此,在强化高压震慑,重拳打击各类欺诈骗保行为的同时,还要强化数据赋能,构建“事前提醒、事中审核、事后监管”三道大数据监管防线。从技术、能力和管理等方面完善长效监管机制,以有效形成治本之势。

从实践反馈看,强化飞行检查、加大大数据筛查,意义重大。不久前,国家医保局通报两家医院涉嫌欺诈骗保,这两个案例都涉及飞行检查和大数据筛查。这也说明强化飞行检查、强化数据赋能,是有积极效果的。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欺诈骗保行为被发现,与“吹哨人”有关。举报者多是知情人,或医疗机构内部人士。为此,就要采取激励办法,动员“吹哨人”挺身而出,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提供诈骗医保基金犯罪线索。事实上,新修订的《违法违规使用医疗保障基金举报奖励办法》,提高了奖励金额上限,扩大了举报奖励范围。期待更多的“吹哨人”勇敢站出来。

中央一再强调,要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保命钱”。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正确认识医保基金监管形势,保持从严从紧的监管态势,以实际行动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才能守护好群众“保命钱”。现代快报特约评论员 王石川

(作者系央视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