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2024江苏省青少年书法大赛在南京迎来收官之战,来自全省各地的1000余名“小书法家”汇聚南京,笔走龙蛇、挥毫泼墨,好不热闹。
据悉,本次大赛自6月20日启动以来,吸引了全省青少年及省外部分地区青少年的积极响应,广泛报名参与。大赛组委会共收到12000余份初赛投稿作品,通过评审委员会对作品的认真审读、评比、筛选,从中脱颖而出现场决赛选手。
本次赛事由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指导,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省教育书法协会主办,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现代快报共同承办。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子扬 宋经纬 卞唯伟/文
施向辉 吉星/摄
精彩纷呈
穿汉服,写古诗,落笔“生梅”
现场,在2024江苏省青少年书法大赛总顾问,第五届、第六届中国书协副主席,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名誉会长兼全国高等书法教育分会会长言恭达的宣布下,决赛正式开始。
本届大赛旨在引导和激励青少年通过创作书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进江苏青少年书法教育的普及与提高,选拔和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少年书法才俊。
比赛中,不少选手作品引人关注。“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跟随着选手们笔下文字,从烟雨江南到九重云霄,古诗词的魅力让人沉浸。不少小选手还身穿汉服参加比赛,以古人之姿写古人之书,妙哉!
记者在现场还看到了不少精良的“装备”。精心雕琢的印章、印着泼墨山水的纸张……参赛选手练家睿的用纸很特别,纸面如龟裂的瓷器纹饰,中间“落”着几朵梅花,配上她俊秀的字体,这幅字和谐雅致,练家睿说,希望用古人的风雅“熏陶”自身,把字好好练下去。
喜悦时刻
藏不住笔下的少年壮志
经过多轮评审后,各组别特等奖、金奖、银奖、铜奖脱颖而出,大赛现场举办颁奖仪式,一本本证书,一次次拍照,都将成为选手们心中难忘的记忆。
来自南京市立贤小学二年级的吕成霖,是硬笔小低组特等奖的获得者。他表示,自己备选参赛作品有两首,一首是《改诗赠父亲》,另一首是《卜算子》,之所以选中前者,是因为自己偏爱诗句中所流露出的豪情满怀。
南通新区小学二年级刘梓晴拿到了硬笔小低组的金奖,她表示,自己学习书法已经四年有余了,对她来说学习的过程非常快乐,因为有所得。
评委点评
言恭达:让传统文化瑰宝,在青少年中绽放
言恭达表示,本次活动虽聚焦江苏省内,影响力却辐射全国,意义重大。“这样的比赛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可以唤醒社会各界对中国传统的文字,包括对汉字艺术的重视。”在言恭达眼中,大赛有三重意义。“其一,培养了我们青少年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家国情怀。第二,增加了青少年对汉字美为主体的美学体系的培养。第三点,比赛这一形式,正好促进了书法艺术,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青少年群体中得以弘扬。”
李啸:为书法爱好者搭建展示舞台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院院长李啸总结,参赛选手在艺术层面有三个特点,一是传承能力增强。无论篆隶楷草行,都有着明晰的传承。二是取法面貌多元。除了常见的经典法帖之处,本次小选手的作品还出现了对章草、墓志、简牍等一些冷僻经典的取法,甚至还有瘦金体,八大、金农风格的作品,可谓丰富多彩。三是总体质量提升。
黄正明:感受经典中走出的书法魅力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主席、南京大学教授黄正明表示:“我们收到了一万多份作品,面广量大整体质量也非常高,评选出来的作品种类丰富,而且特别注意坚守传统。”“本次的评委阵容强大,云集了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两块顶级的书法家,我想,大家可以从中看到,从经典中走出来的书法魅力。这对以后青少年书法的引导,会起到引领性的作用。”黄正明说。
夏成满:江苏书法教育取得长足的进步
“比赛受到了空前的欢迎和关注,这是我们没想到的。”江苏省教育书法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夏成满告诉记者,从决赛水平就可以看出,江苏这几年推进书法进课堂、进教室,在书法教育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夏成满表示:“希望像这样有意义的大赛,今后能够长期地、坚持地办下去。”
汪寅生:书法可以成为终身爱好
“我认为今天的小选手们,能认认真真、安安静静地把作品完成都是好样的。”原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汪寅生说,从今天决赛的作品看,参赛选手们的水平都很不错:用笔到位、训练有素,不少都准备了艺术纸张进行写作,看出来很用心。汪寅生认为,书法是一个让终身受益的爱好,希望选手们坚持下去,切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吴勇:笔墨之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江苏书法教育总体水平不断上升。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吴勇说,从本次大赛中,也能看到这样的趋势。学习书法的过程也是对历史了解的过程,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自豪感。希望学生们以此次大赛为起点,养成良好的用笔习惯,持之以恒写好字。
朱凯:笔尖传递青少年昂扬风貌
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朱凯可喜地发现,本次大赛的参赛选手水平普遍较高,这受益于学校的书法教育和培训班的书法课程,以及家长及学生的普遍重视。朱凯认为,大赛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能促进书法教育的深入普及。很多选手以古诗词、现代诗歌及一些爱国句子为写作内容,让评委们看到了青少年昂扬的精神状态,通过书法,孩子们开始慢慢探索中华传统文化。
孙大权:书法比赛更“精”更“优”
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孙大权说,与往届比赛相比,他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总结。一是“精”,也可以说是精品化。二是“卷”,也可以说参赛选手水平较高,竞争比较激烈。初赛阶段,大赛组委会共收到12000余份的投稿作品,进入现场决赛有1100人左右,几乎是十分之一的比例,因此都是优中选优。“这样的变化,也让选手们更好地发挥自我,赛出个性,赛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