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夏日农家晾晒忙

□陕西宝鸡 李小娟

夏日乡村天亮得早,五点多,窗外就已经一片光亮。打开房门,凉爽扑面而来。打算去后山转转,却发现母亲正在厨房门口捯饬豆角。一大筐绿莹莹的豆角很是喜人,我知道母亲又打算晒豆角了。问了一下,果不其然。

我们这个地处西北的小山村,到了冬天就只有储存的窝窝菜和洋芋两种菜蔬。我小时候,母亲一般都会在夏日各种蔬菜成熟旺季把吃不完的菜晒成干菜储存起来,在冬天或来年野菜还没发芽时食用。那时候,几乎家家都会这样做。

母亲每年都会种很多豆角,她会在菜园里专门留一块地种几排,还会在田边地头的篱笆边种满。盛夏时节,豆角就会开始疯狂生长。所以,七八月份,豆角都是用大背篓一趟趟往回搬运的,我们和父母一起七手八脚地将豆角带回家,摘下的豆角一根根碧绿鲜嫩,还带着泥土的气息。

晚上,伴着月光和蛙鸣坐在小院里,母亲就会带着我们姊妹三个开始仔细地挑选和整理。我们要把有虫眼或者过于纤细的豆角挑出来,留下那些饱满、结实的,然后掐掉两头用清水冲洗干净,装在大笸箩里控水。

第二天,天微微亮,母亲就开始烧水进行晾晒最关键的一步——焯水。大锅里的水烧开后,把豆角放入沸水中,让它们在水中翻滚片刻。豆角七成熟时被捞出来,摊放在竹筛里。此时的豆角,颜色变得更深。很多人家就会这样开始晾晒,但母亲说这样晒的豆角不好干而且颜色容易发黑,口感不好。她要求我们把豆角一根根从中间沿着凹陷处破开,将豆角的籽和牵起来的筋撕干净再晾晒。每次撕豆角的活都是我们三姊妹的,一早晨撕完豆角,大家的手指头是又疼又红。那会嘴馋,看着圆鼓鼓的豆米总会忍不住往嘴里塞。母亲看到都会念叨几声,因为豆米没有完全熟吃了会胀肚子。可农家孩子的肚子好像一般比较结实,大人们看不住,我们偷吃了很多豆米,也没发生不舒服的事。

将撕好的豆角撒在竹筛或者竹席上,搬到阳光充足的地方,让豆角尽情地享受阳光的拥抱。在阳光的炙烤下,豆角中的水分慢慢蒸发,原本绿色的豆角逐渐变成黄绿色,这时就可以收起来了。晒好的干豆角,蕴含着一种别样的韧性和香气,尤其是炖腊肉时放上一把,那味道比肉都香。

除了晒豆角,洋芋也会在夏天成为晾晒的主力军。刚刚从地里挖出来的洋芋,堆积在院子里。大家一般会挑选一些小洋芋出来,然后用“洋芋刮刮”去皮再把洋芋切成薄片来晾晒。

母亲会把晒好的豆角和洋芋小心翼翼地收起来,放进密封的袋子或者罐子里,储存起来以备冬天食用。这些晾晒好的豆角和洋芋都会在想换口味或者缺少蔬菜时派上用场,但洋芋片还有别的吃法。嘴馋的时候,在母亲炒菜时央求一下,她就会抓一把洋芋片放到油锅里简单翻滚几下,干洋芋片就会迅速膨胀,染上金黄色时捞出来,撒一把白糖或者辣子盐,就会是我们童年时代最好的零食。

除了豆角和洋芋,母亲还会在夏天晒甜椒、晒茄子、晒西葫芦……一整个夏天,家里的院子就从没有歇过。母亲是个农妇,和很多同龄人一样没读过多少书,但她却用这些由阳光和汗水孕育出来的食材,满足了家人的味蕾,解决了贫瘠年代我们在冬日里的困窘。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一年四季想吃什么新鲜蔬菜都有,但母亲依然保持着夏日晾晒食材的传统。这不,刚刚才把豆角晾晒好,她就对我说:“今天下午去挖洋芋,明天晒洋芋!”

夏日晾晒,是对土地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是一种混合着阳光、泥土和汗水的乡村味道,更是农家孩子无法割舍的、独有的安心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