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常州经开区戚墅堰街道戚大街社区开展医保码全员激活行动,现场参与活动的志愿者是来自常州市第一中学的“05后”学生。他们向老人们介绍业务,手把手教老人操作,并告知如何使用。这群活跃的年轻人,为老龄化社区注入了活力。
18岁的范铭辉,弓着身、弯着腰,耐心地为熟识的老人们讲解。作为这支志愿小队的集结者,他与社区的缘分,要追溯至7年前的夏天。“当时小范还在上小学,我希望他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母亲顾萍华是戚墅堰实验小学的老师,她常鼓励儿子“走出去看看”。
于是,范铭辉走进戚大街社区,学习绘画、参加运动会、看望孤寡老人,假期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耳濡目染中,3年前,高中生范铭辉主动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其间,我发现戚大街社区地处老城厢,老龄化程度较高,独居、孤寡老人较多,他们需要更多陪伴与关爱。”为此,范铭辉建了个“志愿者群”,发动同校同学组成志愿小队,起名“一中小分队”。
一呼而百应。陈宇杰、孙璐瑶、张冬涵等近10名同学纷纷加入,在他们各自擅长的领域,分别成为反诈宣传员、红色播音员、文艺演出导演等。
陈宇杰家住武进区前黄镇,尽管要倒两班公交车才能到戚大街社区,但仍然坚持“使命必达”。“社区工作人员发掘了我的播音天赋,安排我加入社区广播站,宣扬红色精神,主要负责宣讲张太雷的事迹。”陈宇杰笑说,由于年龄小、个子不高,加上老人们总记不住自己的名字,便得了个“小张太雷”的绰号。
指挥社区道路交通、入户宣传反诈知识、检测运河水质情况,热心肠的张冬涵带上母亲加入志愿小队;“文艺骨干”孙璐瑶,编排起趣味运动会的表演节目;善于绘画的王安安,总在制作各类活动道具……大伙儿各司其职,也齐心协力。
“这两年,社区注重关爱‘一老一幼’,帮助老人的同时,我还成为了小朋友们的老师,陪着他们做游戏、学习垃圾分类、制作手工艺品。”志愿服务中,范铭辉实现了角色转换。从“高一”到“准大一”,3年寒暑假,同学们都“不见不散”。“未来,我们也想把大学同学带来做志愿者。”这是一中小分队共同的期盼。陆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