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中让干部敢为带动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8月21日,扬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关于支持产业科创激励担当作为的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支持聚焦产业科技创新靠前服务、主动作为,对在推进产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失误错误,经认定后可给予“容错免责”。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能,是影响变革的最大变量,其自身却充满不确定性,推进产业科技创新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试错的空间。当前,扬州市正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产业科创名城建设。
“在制度上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为创新者鼓劲,推动全市科创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是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一线广大干部职工的重要关切。”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3月颁布实施的《扬州市产业科创促进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一款提出,对有关单位和负责人在产业科创过程中做出的决策,在合法合规、履行程序、勤勉尽责、未谋私利的前提下,依法予以容错免责。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征求意见并经市委、市政府审定同意后,该《办法》应运而生。
记者获悉,《办法》聚焦一个中心,即紧紧从激发促进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特别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健全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结合扬州实际从做大做强重点新兴产业链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现实需要切入,不求泛泛而谈、面面俱到。注重正反两面,即坚持“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在全国首创性地从正面鼓励激励、尽职免责和反面宽容失误、宽容失败两方面,激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有关干部职工敢担当、敢创新、敢作为。明确三个导向,即旗帜鲜明地鼓励支持为以科创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为敢招敢引敢投敢为提供全链保障,为干部尽职免责和担当容错提供制度基础。突出四个重点,即重点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大项目的招引落户、产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资助支持、创新人才和创投资本等要素的集聚集成、科技体制机制和产业科创治理的探索改革等四个方面予以担当激励、容错保障。
此外,《办法》还明确了六项激励事项,其中包含如面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大项目放宽规模、税收等预期性指标条件并加强配套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采用灵活方式招引高层次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并完善分类评价、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机制,支持重大产业科创平台建设并鼓励创新重大科研专项组织资助方式,建立国有基金尽职合规免责、允许让利、容错容亏机制并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加快重大技术创新项目落地转化和创新应用场景开放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体现了鼓励担当作为、支持改革创新的导向。
针对推进产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办法》还从项目招引监管、支持招才引智、资助科技创新、运营管理产业科创基金、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等规定了七种容错适用情形。
《办法》还规定,要加强宣传引导、典型挖掘、案例引领,对一切有利于产业科技创新的探索性、配套性工作予以鼓励和引导,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对表现突出和成效明显的在选树先进、选拔重用、考核奖励、关心爱护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在推进产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按照有关办法开展容错纠错和结果运用,符合认定情形的可免予追究或减轻责任,以此推动形成崇尚创新、敢于担当、真抓实干、奋发有为的浓厚氛围。扬科技 顾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