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是南京大学2024级本科新生报到首日。今年共有4038名“小蓝鲸”加入南大,他们多数出生于2006年。其中,有追梦9年终圆满的少年,有成为家里第6个南大人的萌新。报到首日,现场亮点多多!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于露 蔡梦莹/文 施向辉 顾闻/摄
9岁立志“考到这里来”,18岁圆梦南大
来自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的杨泽皓即将开启大学生活。其实早在9年前,他就与南京大学有了一个约定。
9年前,9岁的杨泽皓跟着父母来南京旅游,特意参观了南京大学,还专门在鼓楼校区标志性建筑北大楼前拍照留念。也是在那时,小小的杨泽皓心里种下来南大读书的种子。“鼓楼校区古朴又非常有活力,我很向往。”
回到武汉后,杨泽皓开启了坚定的追梦之路。“每次我比较累的时候,就会想到南大,就会重燃我学习的动力。”
9年后,追梦男孩圆梦南大,被人工智能专业录取。再次到北大楼打卡,是杨泽皓报到后做的第一件事。还是9年前拍照的地方,不同的是,他的身份已经变成“南大人”。“我非常满足,因为幼时的梦想现在实现了,我来这里打卡,就是想给9年的长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小时候他就说,妈妈,我要考到这里来,我们就给他照了一张和北大楼的合照。”陪伴、见证着儿子梦想成真,杨妈妈既欣慰又骄傲,她给儿子再次拍下与北大楼的合照。
看到9年前的照片,杨泽皓感慨9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大学里,我会认真学习,做好学业规划,以后有机会继续深造。”
南大人+1,萌新成了家里第6个南大人
“南京大学是很多学生梦寐以求的学校!”对于新生朱思成来说,自己的南大之旅有着别样的意义。今年,他成为家里第6个南大人。“我的爸爸、妈妈、舅舅、舅妈、姨妈都是南大人。”
这是朱思成第三次来南大,“第一次是初中的时候,和爸妈一块儿来南大参观,当时就对南大心生向往;第二次是今年暑假,同学们陪着我一起来南京看看我即将入学的校园;今天就是第三次,我非常喜欢这样古色古香的校园。”
朱思成的父亲是南京大学1992级物理系校友,妈妈是1996级英文系校友,从小耳濡目染,南大这样一所优秀的学校自然成了朱思成的不二选择。“亲戚们在南大学习,受益良多,他们都向我推荐南大。”
“南大学风非常好。”朱思成的妈妈说,希望孩子可以在南大度过充实的四年,在学习上有长足的进步。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朱思成也说,要认真学习新知识、多多实操。
从南大出发,拥抱未来蓬勃发展的时代
开学现场时不时看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忙碌着。南京大学志愿者之家迎新负责人王雪怡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报到的两天时间里,约192名学哥学姐为新晋“小蓝鲸”们提供迎新志愿服务,预计将提供500人次。
王雪怡介绍,为了帮萌新们很好地适应校园,还安排志愿者在北园提供建筑导览志愿服务,让他们在古朴的校园中逐步感悟百年名校的人文底蕴。“希望大家可以在这里度过开心难忘平安的一年。无论今后去往何处,都要带着南大的这份祝福继续前行。”
南京大学新生学院院长助理、安邦书院学生事务中心主任周璐莹介绍,自2022年南京大学在鼓楼校区开启寻根性办学以来,学校充分探索老校区的育人资源,希望通过汇聚资源让学生充分融入南大,利用老校区大先生的资源、历史建筑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南京大学的历史。同时,学校还有相关的举措希望帮助新生更好地融入南京这个城市、更好地融入这个时代。“在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很多线上线下资源中,我们也会吸纳很多与时代发展相关的一些最新、最前沿的内容,如面向2024级同学开设的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
周璐莹说,希望新生可以从南京大学出发、从鼓楼校区出发,更好地拥抱大学、拥抱南京这个城市、拥抱未来蓬勃发展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