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读品周刊

云落下,湿漉漉的日子里长出春天

《云落》 张楚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4年5月

□林雨芊

云落,一个位于冀东沿海平原的小县城,张楚把他的目光留在了这里。亦虚亦真的故事在此间上演,在缓缓通向未来的主线旁边,细碎的支线条条展开,留下不知结局的那些人事,如同云落入海洋,无声无息地被埋进那些湿漉漉的日子里。

矿工失踪案无从查起,五名儿童和十三个人的鞋被挤丢后不知所踪,这些细节在书中一笔带过,却为云落这座小县城披上了一层灰色的纱,“悬”似乎成为生活中人与事的常态。县城拥有最复杂与最精密的关系网,居民们在网线上行走交谈,编织出随性来往的人情世故。常献凯就是在这张网下的桥洞里找回了常云泽,但被找回的是否是真的常云泽已然不是目的,目的是找回这位驴肉馆主人的心安。在一切悬而未决都能被划入合理范围的云落县,那些不经意被提起的陈年旧事其实也是故事前提的铺陈,它们凌乱地散落在添油加醋的口口相传里,像水汽一般附着在居住者们的心上。人们表面上视而不见,人们看上去习以为常。

因此,相比于“归属”,云落县更像一座停靠站,每个人在这里做出自己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又在冥冥之中把人和人联系在了一起,让他们尝试着合力扎入脚踏实地的生活状态。万樱与罗小军、常云泽之间的羁绊来自不同人生阶段的心理诉求,她需要一份切实的温存感情来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与热爱,以此来对抗无望的生活将她拖入深渊的行径。罗小军在离婚后对常云霓产生过念想,常云泽再遇霍起芳后两人奉子成婚,在实际生活面前,进入温柔乡也不过是寻求安全感的精神方式之一,他们在欲望压力下本能地选择了暂时逃离,在遥不可及的未来到来之前,先着手在情感上求得收获。常献凯对常云泽的寄托,麒麟对过世母亲的依恋,也是在追求亲情残留的余温,以此温暖夜半时分醒来的孤寂灵魂。张楚将麒麟的出走放在了倒数第三章,并让他在路程中碰见首章出现过的中年流浪汉,相似的经历和相同的渴望让男孩与男人的灵魂在此刻重叠,命定的轮回感在此戏剧性的相遇中得到了升华。在心与心的依偎中,人的生命力被逐渐唤醒了。

与此同时,人与人之间的牵绊也生长起来,在情感之外又开拓了一片片新的领域,将彼此的生活串联起来。在万永胜遇到的借贷危机里,罗小军的合作社、苏福进的公职、钱行长的投资等都陷入到这个巨大的旋涡之中,可反观他们维系这些关系的初心,也不过是讨一处立足之地。不过,经历了这场狂风暴雨之后,生存下来的人便有了面对生活更加坚韧的心性。以罗小军为例,在看清万永胜的真实意图后,他才将重心慢慢转移到生活本身上,去养老院探望母亲,拎着东西看望老太太,载着万樱在涑河边吹风聊天,即使最后进入了看守所,万樱的数封来信也让他始终活在铁栅栏之外的世界里,感受着安定后的一片清爽与祥和。同样,在故事的最后,万樱生下了儿子,来素芸重新坠入爱情,常献凯和常云霓找到了人生的新归宿,天青即将出国读博,愈发壮实的麒麟变得越来越懂事,每个人都重新拥有了各自的落脚地与目标,在每一个平平淡淡的日子里等待明天日头照常升起,令人心安的一切循规蹈矩地行进着。在云落成雨之后,他们的心上先开出花朵,长成了云落渴盼已久的春天。

为了保留住这个春天,张楚还在书中常常使用“多年之后”“许多年后”的表达,让文字从空间上受限的云落县城走出来,形成更加广大的叙事时空。虽然《云落》的笔触始终离不开那些家长里短,但人生就是在这些零散的事情中被组建起来,那些过去不被在意的小事或许就在未来的某一天被激发出来,然后发现无论怎样成长,我们的身体会代替我们留存住一些过往。这也正是张楚的精妙之处:在这些过往里,人物和读者看到了彼此,也看到了自己。那是很多个“他们”,也是很多个“我们”。

这就是张楚坚守平淡与平凡的文学表达,云缓缓落下,是一种自洽,也是另一种抵达。人们从潮湿的日子中走出来,酝酿着富有韧劲的生命力,一点点破土而出,前往独属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