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山面对面,他一开口,还是我们熟悉的纯正北京口音、流利的普通话。
“玉兰,开门呐,我是大山!”1989年,从加拿大到中国留学的大山,第一次登上央视元旦晚会。说着中国话的外国小伙,让中国观众眼前一亮,记住了这个“洋面孔”。
35年后的今天,观众见到的他已年近六旬,头发和胡子都白了。
近日,大山主演的中文版话剧《肖申克的救赎》在南京保利大剧院上演。现代快报记者独家专访大山,听他讲述他与中国的故事。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鸣 宋经纬/文
顾闻/摄(除署名外)
初代“外国网红”
在中国说相声走红
“徒弟大山,长相一般,眼睛带色儿,头发带圈。说中国话,把大褂穿,学演相声,笑话连篇。”这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对大山的评价。
自1989年初次登上央视元旦晚会后,大山开始在全国各地的舞台和电视荧幕上与观众见面。相声、脱口秀、主持、诗朗诵……活跃在舞台上的大山,可以算得上是初代“在中国的外国网红”。
在演中文版话剧《肖申克的救赎》前,大山还参演了话剧《红星照耀中国》、法国喜剧《超级笨蛋》。这两部剧都大受欢迎。2008年,大山凭借在《超级笨蛋》中的表现,获得了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最佳配角奖。
2006年,大山荣获加拿大的最高终身成就奖“加拿大勋章”,以表彰他为中加友好交流所作出的杰出贡献。2012年,加拿大总理又宣布任命大山为“加中文化大使”。
不是外人的“中国通”
领衔演绎国外经典
对于中国观众来讲,大山是外国人,却不是外人。
此次在中文版话剧《肖申克的救赎》中,大山饰演硬汉瑞德,不仅是剧中的重要角色,更是整个故事的叙述者,是主角安迪在狱中最重要的朋友和精神支柱。
“《肖申克的救赎》的核心是一个关于希望的故事。”在大山看来,瑞德这个角色很适合自己。“这个角色很有社会经验,不会文绉绉,是‘老油条’但不是坏人。”同时,这个角色也充满挑战,因为作为故事叙述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语气进行剧情表现,通过旁白来引导观众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再次在舞台上见到大山,最让观众感到惊讶的,莫过于他的外形——头发花白,胡子也花白。
当时接到导演张国立的参演邀约时,大山以为自己要演主角安迪,还跟导演说自己已经是快60岁的人了,演安迪不合适。他笑着跟记者分享这个幕后趣事。
值得一提的是,中文版话剧《肖申克的救赎》的一大看点,是大山携来自8个国家的11位外国演员全中文倾情演绎。大山认为,这是一个创新的尝试,将来应该会变成很正常的事情,“就像华人演员在美国百老汇用英文演出,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现在有足够的外籍演员,可以用中国的语言来呈现一些来自国外的经典故事。”在大山看来,这是中西文化的有机结合,外国人讲中国话演外国故事,语言上做得非常本土化,“让观众没有看译制片的感觉,同时又保留了故事的原汁原味。”
中国古诗词的忠实粉丝
现代表达赋予它们新生命
在中文版话剧《肖申克的救赎》之前,算起来,大山已经有近十年很少在电视荧幕上出现了。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从电视上认识大山的观众,觉得他“消失”了很久。
其实,大山一直在线下做现场演出,从未停止“折腾”。最近两三年,他在短视频平台上做诗朗诵的分享。从李白的《将进酒》到曹操的《观沧海》、白居易的《长恨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韩愈的《春雪》……他把自己代入诗人、词人的角色,读他们笔下的故事,声情并茂地朗诵这些诗词。
目前,“大山读诗词”这一合集已经更新至第45集,在抖音上的播放量达1.3亿次。网友“星光”在评论区留言道:“我感觉他有中国人的灵魂,好像是刻在骨子里的。”
除了在短视频平台做短篇的诗朗诵,大山还在话剧《肖申克的救赎》巡演的同时,举办以脱口秀、相声等喜剧形式为主的个人专场,并以轻松幽默的基调进行诗朗诵。
“我的诗朗诵不会太刻意地玩古风,更多的是用西洋音乐、现代科技、AI制图等现代表现形式,赋予古诗词新的生命,让它们更容易被现代人,尤其是国际观众所接受。”大山希望通过这样的演出和节目,让中国的古诗词更好地走出去、走向世界。
下一步,他还打算举办以诗歌为主体的个人专场,“初步起的名字叫‘诗歌·山歌’”。
资深“China Travel”博主
推荐打卡南京等城市
“City不City啊?”近期,“China Travel中国游”燃爆海外。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范围已增至37个口岸、54个国家,吸引更多外国人来华旅游。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2024年1月至7月,1725.4万人次外国人来华,同比增长129.9%。
大山也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诗词多做一些宣传和推广,让更多外国人来中国旅游。“成都、南京、西安、杭州等都是有着丰富诗词历史的城市,这是非常丰富的文旅资源。”话剧《肖申克的救赎》巡演至成都,大山还去剑门关景区完成了现场背诵《蜀道难》免门票的挑战。
大山与南京也有着深刻的渊源。1990年前后,刚到中国没多久的他,就到中山陵打卡过。“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中山陵是南京非常有标志性的一个旅游胜地,还应该再去看看。”
每到一个地方,大山都希望找一些能体现当地特色的古诗词,拍一两个短视频,“不一定是大家最熟悉的,有时候一些冷门的诗词也很好。那在南京到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朗诵一段什么样的诗词,希望各位观众能够提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