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关注

在高原种一片树林有多难?

2002年拍摄于艾玛岗山巴村片区,现雅江北岸南木林生态示范区

2007年拍摄于艾玛岗山巴村片区,现雅江北岸南木林生态示范区

如今的雅江北岸南木林生态示范区

2014年拍摄于雅江北岸南木林生态示范区

村民们正在挖土豆

扫码看视频

在高原种一片树林有多难?9月1日,现代快报记者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活动,来到西藏日喀则雅江北岸南木林生态示范区。在这里,一个高原生态奇迹正在发生。

车子进入林区一路行驶,道路两边被树林遮挡,望不到头,开了快20分钟,才到达林区中央的观景台。从空中俯瞰整个生态区,满眼绿色直抵雅江。

但是在20多年前,这里可并不是这个样子。

一张拍摄于2002年的照片显示,在那时生态示范区还是光秃秃的一片,时常发生沙尘暴。护林员尼玛欧珠告诉记者,过去他住的地方自然环境很恶劣,风吹石跑,地上不长草。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种树呗!

但,有这么简单吗?

2002年,山东潍坊的一批援藏工作者抵达南木林县,他们调研发现,南木林县具有高原上典型的风沙大、蒸发量大的气候特点,土壤卵石、砾石多,水分、养分流失严重。每种一棵树,都是对自然的极大挑战。

但是他们没有退缩,从2008年起,南木林县采用大苗、大坑、大水、深埋踏实的栽植方法,造林绿化面积1.93万亩,树木成活率达到80%以上,初战告捷。

2014年,西藏“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启动,拉开了雅江北岸南木林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帷幕。到2024年,南木林生态示范区已累计投资2.4亿元,植树造林3.6万余亩。项目实施以来,当地的沙尘暴次数减少了三分之一,含氧量提高了5%,为黑颈鹤、赤麻鸭等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

种树更要管树,工程实施期间,当地村民们也积极参与到建设和管护当中,这也让当地人充分享受到这份生态红利。“我们现在也不需要去外面打工了,除了做护林员每年有13000元的收入之外,平时撒药之类的工作也有每天180元的补助。”尼玛欧珠告诉记者。

像尼玛欧珠这样的农民群众还有很多很多,据了解,当地通过组建管护队伍,已经解决了60名群众的长期就业问题,同时还为17万余人次提供了短期就业,帮助农牧民增收3980余万元。

巨大的生态效益让周边群众踏上了“致富路”,示范区周边5000余亩荒地成为良田,2万余亩耕田得到了充分保护,当地还顺势发展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艾玛”土豆,种植人口占比达到全县人口的50%以上,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收入。

在南木林,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和信念,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让绿色成为高原最美的底色。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钱念秋 文/摄

(部分图片由南木林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