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App即将全面支持微信支付”,此消息今天迅速冲上热搜榜。据报道,淘宝天猫方面回应称,为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淘宝计划新增微信支付能力。意见征集结束后,将进行平台规则调整。本次调整将覆盖全体淘宝和天猫商家。
淘宝开通微信支付何时全面落地,尚需观察,但这一消息本身就自带热搜“体质”,引发无数网友热议。究其因,无论淘宝还是微信都有着惊人的用户量,一旦淘宝开通微信支付,用户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淘宝平台拟全面引入微信支付,与公共利益息息相关。而对双方平台来说,也由此迎来更好的发展契机。据了解,这两大平台相互屏蔽,始于11年前,这一“互屏”,带给消费者不尽麻烦。多年来,消费者一直呼吁两家平台互相解除屏蔽,有关部门也持续推动。如今,希望在前,令人期待。应该说,平台之间有竞争,实属正常,但是不能影响公共利益,不能人为制造障碍影响互联网发展。3年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谈及“屏蔽外链”等现象时就表示,无正当理由限制网址链接的识别、解析、正常访问,影响了用户体验,也损害了用户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诚然,互联互通是互联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让用户畅通安全使用互联网也是互联网行业的努力方向。基于这一共识,相关企业应直面用户诉求,正视监管部门要求,务实推动即时通信屏蔽网址链接等不同类型的问题,分步骤、分阶段解决“屏蔽外链”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工信部“发话”后,腾讯、阿里巴巴与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纷纷表态,坚决支持互联互通的要求,并有所动作。如今,淘宝平台拟全面引入微信支付,可视为对监管部门要求的进一步回应,值得关注。需进一步关注的是,以开放拼效率并无终点,互联网平台寻求最大公约数应更具诚心。比如,面对淘宝的善意之举,微信可否给予善意回应?再比如,在互联互通方面能否迈出更大步伐?在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各平台之间应坚守互联互通这一底线,不仅不建新“墙”,还要多拆乃至拆除已有的“墙”,让用户更畅通安全地使用互联网,在平台上享受更好体验。应该说,这几年,各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改进空间。对于平台来说,从长远看,实现互联互通是有利于用户的,有利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更是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此,风物长宜放眼量,多一些长远规划,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开放,少一些封闭。互联网平台坚持互通互联,通的是平台,联的是人心,实现的是多赢。事实一再证明,构筑“小院高墙”是短视之举,围住了对手,也困住了自己。互联网平台发展,要开放包容、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而不是对立对抗、以邻为壑、互相建墙。为此,平台互相“拆墙”正当时,措施更实、力度更大,效果就更佳。现代快报/现代+特约评论员 王石川
(作者为央视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