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生活常州

常州经开区:“村味”文体激发新活力

常州经开区7人制“村超”

当看台上挥舞着加油棒的“村BA”还在脑海中盘旋;绿茵场边共享“足技”的7人制“村超”场景又夺人眼球;夜幕下,乡镇街道的每一个转角处变成了大型K歌现场,歌声嘹亮,欢呼不止……群众当家、政府服务、体育打头、文化助阵,既是群众文体的盛景、幸福生活的写照,也展现了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常州经开区。“村BA”“村超”“村K”等文体活动持续火爆,更好地推进“经开味”的文体活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常景轩 陆文杰

群众体量带来观赏流量

在常州经开区实验初级中学足球场上演的第三届7人制足球赛决赛,戚墅堰街道队与四十嘉队不分伯仲,将比赛的悬念保持至最后一刻,最终在点球大战中戚墅堰街道队笑到最后,以3:2的比分成功问鼎宝座。因线上照片直播,如潮的欢呼、火热的场面,很快传遍全网,截至9月1日,已有近万人观看比赛。

在常州经开区教育和文体旅局文体旅科副科长张琪看来,足球赛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群众性、开放性,已经完赛的队伍会充当解说员,就连啦啦队几乎都来自周边的群众和参赛队员家属。

只要有才华,都可以参与到赛程中。在横山桥镇,“村BA”也同样备受瞩目。纯粹的群众赛事,满满的都是群众热情,孩子上场表演《功夫篮球》,年逾60岁的健身队上场敲响《欢乐腰鼓》,为比赛助威。东柳塘村村民程月娟举着手机,为线上观众临时解说起来,这也是她第一次尝试网络直播。比赛在“我奥篮球”App的线上直播点击量已超过65万。

横山桥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周杰表示,篮球已经成为横山桥镇的一个文化IP,在参与篮球运动的过程中,村民文体生活水平提升了,乡风民风更淳朴了,今后将进一步通过篮球这个“窗口”,让更多人走进乡村了解横山桥,串联起乡村文化展示、经济商业发展和群众文化活动。

“软硬兼施”直面群众需求

放眼横山桥镇,体育设施都在不断完善,运动氛围浓厚,各村、社区健身舞、拔河比赛、篮球赛等文体活动不断,村民的生活更丰富,村民的凝聚力也更强。

在潞城街道,7人制足球赛是聚焦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文体旅事业融合共进,深入打造“遇见潞城”文体旅品牌的重要举措。

潞城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副主任仲芬霞介绍,街道目前拥有15片各类型足球场地,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尽情享受足球运动带来的乐趣。如今还在积极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通过盘活闲散资源、加强设施供给、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推动嵌入式体育场地建设,建设“家门口”的体育公园。同时,以社区为单位,常态化开展各类小型的、趣味性的赛事活动,还致力于打造本土赛事品牌,推出“活力经开 一‘潞’同行”全民健步行、潞立方人才篮球赛等活动,让城市活力、人才活力得到全面迸发。

“村味”需要源远流长

在推进文体发展热潮之中,特色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文化生活,培育文明乡风,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怎么做才能让“村味”源远流长?

“热在常经开,乐在常经开,我希望更多的文体活动能把节日文化、歌舞文化、服饰文化以及竞技化路径结合起来。”村民陆建明期待,通过“村味”的活动,让百姓分享常州经开区发展的红利。

“加强政府对‘村味’活动的支持力度。”横山桥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俞晓萍认为,文体设施建设,为活动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机制保障。同时,乡镇在举办活动中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活动,形成政府、企业、村民等共同参与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