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关注

墨香浸透“秋滋味” 跟随汪曾祺寻味中秋美食

鸭汤

鸭子

高邮鸭蛋

连枝藕

毛豆

盐水煮花生毛豆

昆明吉庆祥火腿月饼

扫码看视频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每逢佳节,总是思乡情切,和家人好友欢聚一堂,热热闹闹地吃上一顿团圆饭,就是中国人的一件大事。除夕的饺子、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重阳的糕……美食已经成为传统节日的传承载体。这个中秋就让我们跟随“吃货”老头儿汪曾祺,一起回味中秋美食,感受浓浓的人间烟火。

汪曾祺出生于扬州高邮,9月15日,众多的汪迷在高邮汪曾祺纪念馆举办了“汪曾祺笔下的民俗”茶话会,一起探寻汪曾祺笔下的中秋。“汪曾祺虽然没有像写《端午的鸭蛋》那样详尽地介绍家乡中秋的习俗,但他把关于中秋的记忆写进了书信、散文、小说、歌声里。家乡的明月一直指引着他回乡的路。”汪迷部落文学社秘书长徐松告诉记者,汪曾祺记忆中的中秋美食,都透过笔墨散发出浓浓的“秋滋味”。

通讯员 丁颖 缪静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严君臣 顾潇 文/摄

八月中秋兴吃鸭

在《我的家乡》里,汪曾祺怀念着家乡的各式美食,他写道:“高邮的麻鸭是名种。我们那里八月中秋兴吃鸭,馈送节礼必有公母鸭成对。麻鸭很能生蛋。腌制后即为著名的高邮咸蛋。高邮鸭蛋双黄者甚多。”

高邮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依傍着高邮湖,湖泊湿地中有着大量的鱼虾水产和水生植物等,很适宜饲养水系家禽,养鸭是当地农户的重要收入来源。这里的鸭子,也就是汪曾祺所记述的“麻鸭”,肉质鲜嫩,生长速度快,产蛋量也高。2024年5月,高邮麻鸭还荣获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徐松告诉记者,在高邮“中秋吃鸭子”的习俗由来已久。秋天的鸭子最是肥美,而鸭肉性凉又能祛热降燥,因此,秋天吃鸭子不仅是一种美味的享受,更是对身体的一种滋养。

在高邮,香酥麻鸭是一道传统名菜。据资料记载,在制作时,要将麻鸭从脊背剖开,剁断脊骨,用花椒盐、酒腌制,洗净,加姜、葱、酒蒸熟。在熟麻鸭上抹上酱油,入油锅炸至外酥里熟。出锅装盘,带辣酱油、花椒盐蘸食,其特点是外酥脆、里鲜香。但是中秋的时候,人们大多喜欢用鸭子煲汤,锅汤透着浓浓的鲜和烟火气。

高邮麻鸭不仅肉质好,而且产蛋率高、蛋质好,尤以善产双黄蛋甚至三黄蛋而闻名海内外。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曾在《随园食单·小菜单》中赞道:“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当地的咸鸭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油多,找到咸蛋空的那一头,轻轻在桌面上磕开,用筷子扎进去,立刻就会冒出红色的蛋油,非常下饭。而蛋白也质地细腻、口感柔和,吃进去还是潮润柔嫩的,是白米饭的好“搭档”。

莲藕、毛豆来供月

在《我的祖父祖母》一文里,汪曾祺提到过莲藕供月的习俗。“祖母是个很勤劳的人,一年四季不闲着……逢年过节,有客人,都是她亲自下厨。她做的鱼圆非常嫩。上坟祭祖的祭菜都是她做的。端午,包粽子。中秋洗‘连枝藕’——藕得有五节,极肥白,是供月亮用的……”

在扬州,供月的莲藕讲究枝节齐全,芽梢完整,象征着子嗣延绵,阖家团聚。清人厉惕斋在《真州竹枝词·祀月》中写道:“藕白菱红处处同,一规月饼载当中。嫦娥此夕应尝遍,问是谁家供品丰。”莲藕不仅是供品,也是江苏不少地方人常吃的美食。扬州宝应更是被誉为“中国荷藕之乡”,莲藕也是当地百姓常吃的美食,烹饪方法包括煮粥、做成藕夹藕饼、炒莲藕、炖排骨等。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还是藕饼。藕饼讲究刀工刀法,要把莲藕切成厚薄适宜的藕片,每两片中间还要相连,中间嵌以肉馅,放在油锅中炸至金黄,待到捞出后沥干净多余的油。现做现炸的藕饼外表酥脆,内里软糯,带有莲藕的清香和肉味的醇厚,令人回味无穷。

除了莲藕,供品中还有芋头、毛豆、菱角、石榴等,芋头谐音“裕”和“遇”,前者寓意着“富裕”,承载着大家希望家庭富裕丰足的美好愿景。而“遇”字则代表着一种待嫁姑娘的希冀,希望能“遇”到理想的郎君;也表达着希望能在工作、生活中“遇”到贵人的希望。

汪曾祺曾在《黄豆》一文里写过毛豆的吃法:“我们那里,夏天,家家都要吃几次炒毛豆,加青辣椒。中秋节煮毛豆供月,带壳煮。我父亲会做一种毛豆:毛豆剥出粒,与小青椒(不切)同煮,加酱油、糖,候豆熟收汤,摊在筛子里晾至半干,豆皮起皱,收入小坛。下酒甚妙,做一次可以吃几天。”

江苏的夏季,要从五六月一直持续到九十月。漫长的暑热天气,江苏多地百姓喜欢盐水煮毛豆,配上口感温良的家酿酒。有的人家会把毛豆、花生混在一起带壳煮,讲究一点的还会在里面加上茴香、八角,小火煮出来满室馨香。等到了傍晚时分,在门口支起一张小桌,凉爽的穿堂风迎面拂来,浸在盐水里的毛豆花生也已经凉下来,与家人街坊聊天品尝,齿颊留香。

火腿月饼天下第一

中秋节最必不可少的,自然还是吃月饼。在《点心和小吃》里,汪曾祺写道:“昆明吉庆祥火腿月饼天下第一。因为用的是‘云腿’(宣威火腿),做工也讲究。过去四个月饼一斤,按老秤说是四两一个,称为‘四两坨’。前几年有人从昆明给我带了两盒‘四两坨’来,还能保持当年的质量。”

月饼是中秋最常见的美食,在汪曾祺的家乡扬州,家家户户到中秋都会在茶食店里购买月饼。清代臧谷《续扬州竹枝词》云:“几家月饼最驰名,盼到中秋卖不清。火腿香酥干菜美,每斤价目注分明。”这描述的就是扬州各家茶食店售卖月饼的繁忙景象。

而汪曾祺描写的昆明吉庆祥火腿月饼,则是传统的滇式月饼。据当地媒体报道,这种月饼选用的是当地的紫麦面粉,与糖粉、蜂蜜等混合,加水打浆,再加入猪油,做成面团。面团里包入的馅料,是用火腿丁、蜂蜜、白糖、熟面粉混合均匀制成。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这种月饼,已经不是汪曾祺曾吃过的“四两坨”,每个大小在100克左右。如今经过烘焙改良,月饼的保存时间更长,也能让更多地方的人们品尝到这种特色美味。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吉庆祥糕点店历经百年,依然屹立在昆明华山南路。记者在某电商平台看到,吉庆祥火腿月饼销售依然火爆,有网友表示也是看了汪曾祺的作品才来购买了尝尝,“我终于可以理解为什么汪老喜欢吃了。”吃过的网友表示,这种月饼咸中带甜,应该是比较适合江浙一带人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