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重磅

嫦娥六号月背样品首露真容

颜色略浅,有很多白色物质

今年6月,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顺利完成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采样的壮举,带回了1935.3克珍贵样品,这是迄今为止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获得研究样品。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返回的时候,月壤是封装在特制的、密封的存储罐里带回地球的。现在,将近3个月过去了,这些珍贵的天外来客已经完成解封,我国科学家根据这些月背样品,近日还发表了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研究的第一个科学成果。

这些来自月球背面的样品究竟有什么特点?它和嫦娥五号月球正面的样品有什么不同?又透露出月球背面的哪些神秘信息?

在经过允许后,总台记者近日独家进入到位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月球样品实验室,去看看嫦娥六号月背样品的真容。

图文来自央视新闻

嫦娥六号表取月壤样品已分装成10份

在月球样品存储柜中可以看到,下面一层就是嫦娥六号的表取样品,目前已被分装到10个玻璃器皿中,每一个大概是150克。 嫦娥六号月背样品比嫦娥五号样品颜色略浅

由于矿物成分不一样,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看上去细如粉尘、色若煤灰,比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颜色略浅一些。

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嫦娥六号任务工程副总设计师李春来介绍,嫦娥六号的月壤样品里有很多白色的物质,一个是月壤里面的长石矿物,明显比嫦娥五号多,第二个是玻璃碎片比它多得多,所以整个看上去比嫦娥五号要浅。

表取样品中岩石碎屑和粉末分开制备研究

在月球样品实验室,记者看到嫦娥六号的表取样品已经完成基本的分装制备。专家介绍,表取样品从解封、分样到制备成可以用于实验的小份样品,花了两个多月时间。

李春来表示,表取样品,我们会把大于1毫米的岩石碎屑样品分出来,因为这个样品很可能是从别的地方抛过来的,样品的研究和粉末样品的研究方法是不一样的,所以会把它分离出来。剩下的小于1毫米的粉末样品,我们会完全搅匀,然后分成10到11个瓶子,每一份大概是150克。

钻取样品正在充氮解封操作台内分装制备

相对于表取样品,钻取样品的分装工作难度更大,预计还需要一两个月。记者看到,科研人员正在充氮解封操作台内对嫦娥六号的钻取样品进行处理。

李春来表示,从重量上来讲,铲取样应该是占了1935.3克里面的绝大部分,大概是1610克,剩下的应该就是钻孔样品。但是钻孔样品很大一部分会粘在样品袋上,取不下来,所以重量不好测。虽然说钻取样品的重量不到20%,但由于它是在一个样品袋里面,我们要把它分成100多个样品,可能还需要一两个月左右才能把钻孔样品的前处理工作做完。

嫦娥六号月背样品密度比嫦娥五号小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嫦娥六号任务地面应用系统副总指挥刘建军介绍,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的样品在物理特性上有些差别,比如从显微镜看,嫦娥六号的颗粒分布有双峰特征,而嫦娥五号只有一个单峰。

所谓颗粒的单峰特征,是指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基本是一种颗粒大小的物质最多;而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呈现的双峰特征,则说明样品中主要有两种颗粒大小分布的物质,这也就意味着嫦娥六号月壤样品可能是由多个源区的物质演化而来。

挑选岩屑时,发现嫦娥五号的岩屑明显要少,嫦娥六号要多一些。我们初步判断应该是嫦娥六号着陆点旁边有一个50米大小的撞击坑,所以它很有可能是因为撞击坑的溅射物被嫦娥六号采样回来了,这是看到的一些物理的特性。

李春来也表示,嫦娥六号月壤样品的密度比嫦娥五号要小,很可能里面的轻质矿物,就是比较轻的矿物比较多;它的堆积密度比较小,这说明它里面可能一个是含有轻质矿物,第二个就是比较松散。松散代表什么地质意义?代表它的太空风化是什么作用?后面有待研究。

填补月背研究空白,开辟月球研究新视角

人类在探索月球的浩瀚征程中,此前共对月球进行了10次采样,均位于月球的正面,包括嫦娥五号样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到目前为止人类只认知了半个月球。

嫦娥六号采样点位于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区域内,这片区域是月球最古老的陨石撞击坑,对于研究月球形成乃至太阳系的演化历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这也是月球上最深的陨石撞击坑,还有可能采集到月球深部甚至是月幔的样品,为研究月球内部物质成分提供第一手资料。

李春来表示,嫦娥六号带回的月背样品不仅填补了月球背面研究的历史空白,更为研究月球早期演化、背面火山活动和撞击历史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理解月球背面与正面地质差异开辟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