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生活常州

货物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常州港口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

常州港录安洲码头 姚建国 摄

近日,一批风电塔筒在常州港开启吊装工作,将发往欧洲助力当地绿色能源项目建设,这也是常州港首次实现风电设备出海。据悉,近年来,常州港按照“专业化分工、一体化经营”的总体思路,推进港口绿色化、智慧化发展,激发港口发展,今年上半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200多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8.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2.8%,再创历史新高。

常州港是全省沿江港口中重要的出口设备集散中转基地之一。今年上半年,常州港口岸各类设备出口势头稳中有升,最高峰时,件杂货班轮达到每月4艘,基本实现了船与船之间的无缝衔接。9月13日起,由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风电塔筒在常州港开启吊装工作,这些设备总重量超过5000吨,将发往欧洲助力当地绿色能源项目建设,这也是常州港首次实现风电设备出海。

据悉,常州港紧扣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布局,因地制宜编制《常州港港口总体规划》,出台《加快推进“水运常州”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水运建设重点任务,充分挖掘常州港发展动能,全方位提升港口枢纽能级。

目前,录安洲码头建成九类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取得九类危险品经营资质,打通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整车运输通道。深化服务畅通出口。创新长三角“新三样”危险货物中转“一单制”“一箱制”运输模式,高质量服务常州“新三样”产品出海。

绿色港口创建也成果丰硕。目前,常州港6家码头中已有4家获评省级绿色港口称号,创建覆盖率达67%。港口港容港貌全面提升。录安洲码头可绿化区100%绿化覆盖、启凯德胜码头散货堆场腾退建设生态公园,港区道路和夹江大桥全面提升改造,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光伏发电设施广泛应用。启凯德胜码头0.5MWP光伏项目全年可发电量50万度,国能常州码头光伏项目年均发电量达898.07万度,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大幅增长。录安洲码头上线全国首套大规模气膜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1153万度。减污降碳工作高效推进。全面建成粉尘在线监测系统并投入使用,录安洲码头气膜大棚、国能和启凯德胜码头钢结构大棚等均已建成,其中录安洲气膜大棚为长江流域全国首家。码头公司负责人指出,“有了大棚以后,从根本上解决了散货码头治污水、治扬尘的难题”。

常州港还在稳步推进智慧港口建设。据悉,目前,录安洲码头完成生产工艺全流程改造,从船到库、从库到船实现全流程中转,全年装卸量可替代短驳运输43.5万车次。国能常州码头对卸船机进行抑尘科技改造,运用全封闭传输物料技术实现“码头不见煤、空气无粉尘”。码头智能化作业水平显著提升。录安洲码头建成4号泊位远程操控自动化集装箱堆场,作业效率稳步提升。国能常州码头智能化运煤船清舱机发明专利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真正实现“智慧、无人、绿色、零碳”清舱作业。信息平台建设取得成效。录安洲、宏川石化等码头不断加强动态业务数据库建设,依托货物、船舶等业务数据以及港口自我感知数据的采集,分析不同生产调度方案的实施效果,不断优化调度策略。

邓文君 王颖佳 葛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