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 夏爱华
40年前,刚满18岁的我,在一家电视机厂工作。因为喜欢写作,我常给报社投稿,渴望发表。但我接到的,常常是报社的退稿信。因此,我习惯了身边的女工们对我没完没了的冷嘲热讽:“一个普通女工,干好本职工作就不错了。想当作家?做梦去吧!”
我无言以对。但私下里,却更加努力地写作、更加频繁地投稿。在心里,我对自己说:“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总之,继续努力就是了!”
两年后,初秋的一天上午,正在车间忙碌的我,收到了一封报社来信。犹豫半晌,我竟然没有勇气当场将信打开。手一掂,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我心中顿时感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肯定又是退稿信了……”于是我打算悄悄地将它藏起来,下班后再带回家中,将它锁进书桌抽屉里,永久封存。一旦打开,我所有的自信与坚持可能会在一瞬间化为乌有。
没想到,一位女工眼疾手快,竟然将信一把便抢到手中。随后,她便举着信高声地对大家说:“哎呀,又是一封退稿信。彩电车间的‘女作家’这次又栽了!”接着那位女工一下就将信撕开了,从中掏出了一份报纸。她极其认真地反复看了好几遍。最后,惊讶无比地低声说:“哎哟,这次可不是退稿。没想到,她的文章真的发表了……”
我一把抢过那张报纸。此刻,心跳加速的我,双手都禁不住微微颤抖。那是一份《雪莲电子报》,一共四版。一至三版是新闻和资讯,我兴趣不大。第四版是副刊,那是我特别喜欢的版面。只见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上,印着我的抒情散文《青春的风采》。看着自己的名字印在报纸上,我激动不已。
这是一份改变我命运的报纸。因为它,我坚定了信心。从此以后更加努力地写作,笔耕不辍。
随后的日子里,我在岁月长河中独自漂流。下岗后的我,尝尽了四处奔波找工作的辛苦。后来,为求生存,我毅然决然地拿起笔来,开始进行专职创作。经过多年坚韧笔耕,我实现了梦想:不仅加入了省作协,还出版了两本个人作品集。
这份报纸,我珍藏至今。打开报纸,久久凝望着当年文章发表的日期,我不禁感慨万千。1986年9月15日,是我的处女作发表的日子,距今已有38年。
因为热爱写作,不曾虚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