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3版:打卡No.1 我为祖国自豪

崇川区以全市1/40的土地,创造了南通近1/6的经济总量

持续领跑,扛起高质量发展主城担当

远眺南通中央商务区 花宇 摄

越亚半导体自动化生产线

通吕河两岸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崇川区委宣传部提供

山水交汇,静海相依。南通主城区崇川,依五山而建,因濠河而兴。山水人城和谐相融千余年,如今的崇川,以全市1/40的土地,创造了南通近1/6的经济总量。在赛迪2023全国百强区中,崇川位列第39位、江苏第6位。

“七虎竞南通,崇川作为主城区,要持续领跑,靠的是‘埋头拉车’的坚韧、比的是‘抬头看路’的自觉。”崇川区委书记胡拥军表示,崇川将坚持以改革激活力、以创新增动力,争创省级创新型示范区。

激活“创新密钥”,点燃“弯道超车”强引擎

9月25日,智汇崇川创新创业大会如约而至。现场,院士专家、高校教授、企业“掌门人”等大咖云集,24个“紫琅英才”资助项目、新招引科创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科技金融项目成功签约,为崇川创新创业引擎再“提速”。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则是企业的灵魂。“这种产品曾大量依赖进口。经过研发团队全力攻坚,现在我们已经实现国产化量产。”在位于南通市北高新区的比博斯特(江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内,每45秒便有一套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BIBC(One-Box)产品下线。据比博斯特南通制造中心厂长刘兴博介绍,该产品采用集成式电子液压制动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在创新的“加持”下,企业实现了在智能底盘赛道上的“弯道超车”,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被誉为“中国汽车隐形独角兽”。

布局创新发展,策应南通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崇川始终走在前列。2021年初,全省首家县区级科技创新委员会揭牌,拉开了崇川科创三年行动的帷幕。三年来,崇川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6大工程18项重点任务。围绕六大产业,崇川对外招优引强,下好科技招商“先手棋”,高端创新要素吸引力集聚力持续增强。布局打造崇川开发区北京(中关村)科创飞地、(武汉光谷)科创飞地等,依托各类科创资源,累计招引科创项目近600个。

对已经落户的企业,崇川健全“泛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小升高’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重点科创企业”五级梯次培育体系。三年来,累计认定省潜在独角兽企业7家,省瞪羚企业7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83家,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截至目前,崇川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7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4家。

从创新链、产业链到资金链、人才链,崇川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构筑“硬支撑”。崇川先后制定出台“创新20条”“科技金融12条”“人才新政3.0”,落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简申快享”,让企业无缝畅享好政策。全区700余名机关干部挂钩1000余家科技企业开展专项服务,开通书记区长企业服务专线,全天候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点亮文旅经济,“多玩一天,多住一晚”成热潮

十里濠河,千年静美,状若珠链,宛如翡翠,静静环抱着崇川核心区域。沿河坐落的古典园林建筑和博物馆群,如同一颗颗明珠,折射出南通历史文化独特光芒。

崇川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南通濠河旅游园景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计量介绍,全新推出的濠河水上博物馆之旅线路包含3条专线,与博物馆及新兴业态相结合,为游客打造可观可感可玩的高品质旅游体验。目前,濠河水上博物馆旅游线路成功入选全国文化遗产旅游二十强线路。

如果说白天的濠河是一部厚重的南通史,那么入夜后的濠河,则显出水乡的雅致与柔情。夜幕降临,环城而过的濠河披上霓虹外衣,沿途的亭台楼阁灯光绚烂。河面上游船穿梭如织,码头游人络绎不绝,共同绘出“城在水中坐,人在画中游”的生动画卷。

多玩一天,多住一晚。不同于“特种兵式”旅游,这样的“慢游”更能让人领略到一座城市的韵味与特色。近年来,崇川持续用好旅游资源,丰富文化业态。除了濠河、狼山等传统旅游景点外,森林野生动物园、森迪冰雪乐园、唐闸古镇、都市农业公园、奇妙农场等各具风情的“网红”打卡地,为游客提供了更多游崇川的新选择。

此外,崇川积极发展夜经济,依托商场综合体、市民聚集地等区域,把流动摊点变成了特色夜市。“与往年相比,崇川的夜间特色集市正在不断迭代更新,经营业态日益丰富。”崇川区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强介绍,夜间特色集市在量增的同时,质态也在不断提升。精彩的无人机表演、体验式开麦演唱、各具特色的网红潮店等,成了年轻人打卡崇川的新攻略。

“我们将紧扣‘金九银十’‘双十一’节点,办好‘燃情四季·乐享崇川’‘国风市集’等系列活动,让消费市场‘热’力提升、‘火’力更足。”崇川区委副书记、区长杨万平介绍说,国庆期间,还将发动各大景区、文博场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延长服务和营业时间,吸引更多游客到崇川“多玩一天,多住一晚”。

兜牢民生底线,托起可见可感“小确幸”

“原来住的房子就跟鸽子窝一样,冬天10点钟都照不到太阳。现在拆迁拿到新房,面积大,环境好,门口就是白龙湖。”居住在白龙湖畔多年的钱先生,对即将搬进新家的生活满怀期待。

坐落在白龙湖畔的白龙湖庆园共建设24栋1374套保障性住房,项目自8月起竣工交付。目前,已有840户居民和钱先生一样拿到新房,准备迁入新居。

今年,崇川安置房建设项目将新开1幅地块,住宅面积达11.7万平方米,提供房源660套;同时,将有10幅地块竣工,提供房源9506套。

从2020年起,崇川聚焦城市更新,启动老旧小区改造。截至2023年底,全区累计改造完成154个老旧小区、面积850万平方米。今年是崇川“城市更新提速年”,将实施2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居民住宅楼191幢、5142户。在改造内容上,除了违建拆除、路面维修、雨污分流等,还将因地制宜同步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垃圾分类点、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等设施。由内而外焕新的气质,让越来越多老旧小区居民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幸福感。

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崇川围绕“一老一小”,构建养老、托育、助餐等“15分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更多“完整社区”。位于钟秀街道的花半里邻里红餐厅是崇川首座社区食堂。这里以丰富的菜品和实惠的价格,收获了居民好评。2023年以来,崇川积极鼓励街道社区开办社区助餐点(即社区食堂)。今年,更是将其写进了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目前全区已有11家社区食堂,且各具特色。“我们将精益求精提品质,惠民生。深入开展‘城市更新提速年’行动,加快片区开发、重点工程进度,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内涵。”杨万平表示。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陈莹 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