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专家号被倒卖至5000元,这条消息引发关注。
据报道,一群“号贩子”非法大量抢占北京一些号源紧缺的大医院号源,随后大幅加价,将非法得到的专家号,通过技术手段倒卖给有需要的患者,从中获利。患者已经不幸,但还要经受挂不上号、想挂上号只能高价获取的折磨,此情此景令人愤懑。
医院号贩子是黄牛的“直系”,种种伎俩也是黄牛的一套打法。从过往的“人肉排队”抢号,到如今借助高科技手段外挂软件、提前“占坑”,号贩子上手段、上大招越发猖狂,号贩子乱象对于公共利益的侵害,越发严重。
正如有报道指出,号贩子的两百多部手机,屏幕不停闪烁,刷新着各大知名医院的挂号页面。这些手机一秒能够点击近百次,抢号的成功率远高于患者正常挂号。面对医院号贩子,患者难有对抗之力,陷入窘迫之境。
2016年,“外地女子北京看病怒斥黄牛”视频震动人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此事件表示,严厉打击不法人员的倒号行为。当年,北京展开打击医院号贩子专项行动,取得亮眼成绩,此后,人脸识别系统进入医院、实行挂号实名制,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号贩子也一度有所收敛。但客观而言,近年来,医院号贩子有“加码”再上阵的迹象,令人担忧。一方面,在高技术的加持下,号贩子无所不用其极;另一方面,号贩子大做“关系文章”,为自己“保驾护航”,也加大了打击难度。2017年7月1日,媒体暗访报道了北京一家医院保安1000元倒卖100元专家号的情况。其后,该保安被行拘10日。2020年7月消息,北京一家知名三甲医院的保安收钱充当“号贩子”保护伞,被法院认定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分别判刑3年10个月和3年6个月。
针对乱象,既要加大技术防范力度,也要击碎内外勾结链条。
号贩子能够利用的技术手段,并不是他们的“专利”。破解和遏制“号贩子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命题。这并不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能不能完成取决于决心大不大。至于内外勾结,是号贩子长期“打不死”的原因之一。而若要拆除内外勾结所形成的利益藩篱,就需要进一步织密制度防范网,也需要依法严惩。
近日,北京海淀警方根据市局统一部署,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医院“号贩子”违法乱象,共刑事拘留涉案人员33人,起获涉案手机、电脑等作案设备400余部,打掉窝点3处。这一亮剑行动,是各地加大打击医院号贩子力度的缩影,令人欣慰。
在保持零容忍态度的前提下,必须依法严惩医院号贩子,该判刑的就判刑。唯有极力提高号贩子的违法犯罪成本,才能“打疼”号贩子、震慑号贩子。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