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人生有幸遇“饭侣”

□河北保定 马俊

从学生时代至今,我遇到过几个不错的“饭搭子”,我称他们为“美好饭侣”。美好的人生伴侣固然难得,“饭侣”同样得之我幸。

中学时,我的“饭侣”是小丽。我们俩本是随机结成的饭搭子,没想到两人的口味却出奇一致。我们最爱吃学校食堂的肉炒菜花,也都爱吃素馅包子。白菜炖粉条也是我们经常吃的菜,她爱吃里面的白菜,我爱吃里面的粉条,我们都说这道菜百吃不厌。除了食堂的饭菜,我们都对酸酸甜甜的食物没有半点抵抗力。那时候小丽家有棵山楂树,每年山楂结了果子,她都会带到学校给我吃。有一年小丽的母亲还做了酸酸甜甜的山楂糕,那年我觉得生活充满了幸福的滋味。我们在一起吃了三年的饭,毕业后各奔东西。可这些年无论走到哪儿,我们都没断了联系。彼此有了烦恼,第一时间就打电话给对方倾诉。成长时代的“饭侣”,有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亲密感。

大学时代我换过好几个饭搭子,每一位开始的时候都是你侬我侬,可后来因为吃不到一起,就有点意兴阑珊了,最后索性分开,毕竟“强扭的瓜不甜”。那几年我频繁换饭搭子,没有一个合拍的。现在回想起来,那几年的生活总是有几分寡淡滋味。

刚参加工作那年,我与同事小洋分在同一宿舍。本来单位有食堂,可我们喜欢下班后自己做饭吃。幸运的是,这又是一位“美好饭侣”。我们俩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口味却非常相似。比如做土豆从来不切片或者切块,必定要爆炒土豆丝,对咸淡的味觉感受也完全一致。每次她把菜买回来,我都会觉得特别合心意,我买的菜她也最满意。工作之余,我们俩还喜欢讨论做菜,别人过来蹭饭时,都说我们俩做的菜口味一模一样。

总听人说同事之间不会有深厚的友谊,可我和小洋却像姐妹一样。我们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一起做饭吃饭,品尝酸甜苦辣的滋味,这种感情单纯美好。后来我们分开了,我在小城的南面,她在小城的北面。我们隔三差五就要聚一聚,她发现了哪家小馆子不错,会第一时间约我;我尝到了哪种小吃好吃,会给她买一份送过去。多年里,我们由同事到朋友,由朋友到闺蜜,亲密到我家的油盐酱醋放在哪儿,她都一清二楚。

当然,“饭侣”之间不可能完全一致,彼此也有包容和迁就。多年过去了,我的这两位“美好饭侣”,都成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有人总觉得交友是灵魂沟通,三观一致最重要。其实,灵魂沟通也应该有一定的基础。能够在一蔬一饭中建立深厚的默契,在一茶一汤中培养牢固的情谊,“美好饭侣”之间的感情,有接地气的踏实感,有亲切温暖的烟火气,所以牢不可破。忘了在哪儿看到过一句话,说人是以食物分类的,我觉得这话有些道理,能做“美好饭侣”的人,或许骨子里是相似的。

人生有幸遇“饭侣”,三餐四季都多出几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