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副刊

食物的隐语

□南京 关立蓉

春天里,母亲在门口小花园里种下几棵苦瓜苗,又搭了藤架。今年夏天特别炎热,母亲浇水施肥,精心侍弄。她打电话告诉我,竟然结了十来个苦瓜。母亲说,她用苦瓜豆腐做了汤,绿白清爽。我说苦瓜豆腐汤,汤会苦吗?母亲说,苦瓜和别的菜煮在一起,不会让汤变苦,它不苦别人,只苦自己。挂了电话,想着母亲说的,若有所思起来。

《世说新语》里有篇《陈遗贮焦饭》,说的是南朝刘宋之初,小吏陈遗很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铛底焦饭(锅巴),陈遗便记在心里。“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后来遇上孙恩入侵,即日出征,陈遗已聚敛数斗焦饭,来不及归家,遂携而从军。兵败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饿而死者,独陈遗以焦饭得活。时人认为这是对孝顺的人的报答。待到乱平,陈遗提着省下的焦饭归家,母亲双眼哭瞎。陈遗进门,跪地哭拜,竟使母亲复明……流传千年的故事,一囊焦饭,与亲情关联。

李白云游天下,在安徽五松山遇到一位姓荀的农民老妈妈,叹息“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房主给诗人端来吃食,“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雕胡就是茭白,用白色盘子装饭,月光下晶莹剔透,有些寒素,身性豪迈又高傲的诗人,对一个乡村老妈妈谦恭赤诚,“三谢不能餐”。折射出大诗人的悲悯情怀。

在苏东坡笔下,早春景象和美食有关,“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古代风俗,立春日以萝卜、芹菜置盘中送人,表示贺春,叫春盘。“雪沫乳花”的香茶和“蓼茸蒿笋”的春盘,皆为清香之物,一白一绿,自是“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热爱美食,他的诗词歌赋才有世俗生活的烟火气,并渗透到人生百态,此为境界。

写吃写得多且妙的,还有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他写吃往往一派平民味道:“稻蟹乘秋熟,豚蹄佐酒浑”“江南大好秋蔬菜,紫笋红姜煮鲫鱼”……他还有一副好对联:“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知县郑板桥洁身自守,自得其乐,这样的茶饭,一贫到底,吃着安心,其人自在素朴而品格自华。

食物里还有光阴的隐语。汪曾祺《鉴赏家》里的叶三,是个卖果子的,立春前后,卖青萝卜、香白杏、蜜桃,再下来是红得像珊瑚、白得像玛瑙的樱桃。端午前后,卖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重阳近了,卖梨,有一种叫“黄金坠子”的甜梨,香气逼人,最抚人心。菊花开过,卖金橘、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卖百合、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不少深居简出的街坊,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就知道现在是什么节令了。

有一天傍晚,心里有事,便有些烦躁。外出走走,行至小区门口,遇一卖瓜人,天气炎热,瓜摊生意不错,有人挑只大瓜,大瓜更甜,但只想买半只。卖瓜人一声“好嘞”,刀切瓜时,一声“咔嚓”,瓜的清香袭来,看着红瓤黑籽儿的西瓜,暑热瞬间退去,整个世界陡然清新。想起白居易的诗:销愁若沃雪,破闷如割瓜。心里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