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大江苏

皮市街、有盐街区 在“微更新”中绣出扬州慢

百年老街皮市街是网红打卡地

扫码关注 公众号

别听李白的,烟花几月都能下扬州。

到了扬州,皮市街、广陵有盐街区非去不可。这里,可以触摸明清古韵,感受扬州慢生活。

近日,国家文化公园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培训班在扬州开班,150余名学员前往现场教学点扬州皮市街和广陵有盐街区参观学习,感受运河原点城市的古城新韵。大家纷纷表示,扬州在保留古城老居民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微更新”“微改造”,共同营造了一个自由鲜活、真实原生、有机持续的共生空间,对于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很有借鉴意义。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胡玉梅 裴诗语/文 王光强/摄

皮市街 百年老街正“青春”

步入皮市街,市井烟火、文艺新潮扑面而来。

扬州明清古城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规模最大、风貌保存最为完好的历史城区之一。

作为扬州古城发展和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之一,皮市街有着深厚的商业文化底蕴和历史名人资源,有街头、有看头、有玩头,是当地最具活力的一条“青春老街”。

现场,巨幅“网红墙”、爱心红绿灯、风动长廊等打卡点备受学员们的喜欢。有学员表示,皮市街的做法很走心,满足了当下年轻人对本土、国潮、文艺范的追求,最关键的是很出片,适合打卡拍照发朋友圈。

走在皮市街,浮生记、边城书店、仒仒……这些都是社交平台上的网红店。主打古籍修复出售的边城书店是文艺青年们争先前往的打卡地。不论是古籍文化策展、古籍修复体验课程,还是古籍元素的文创产品,都很受文艺青年们的喜欢。书店的主理人王军介绍:“2020年,边城书店古籍修复技艺被列为扬州市广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少外地游客都是专门赶来店里定制古籍文创产品。”

扬州东关街道工作人员介绍,皮市街先后推出文化市集、非遗教学、沉浸式汉服游园会等系列活动,节假日客流量近5万人次,活动日高峰客流量达7万人次。商户日均营业额提升至230%,最高提升至700%, 街区消费潜力不断释放,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逐渐实现由“网红打卡点”向“长红街区”的实力转型。

有盐街区 传统与现代拼接

“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小地块、渐进式、微更新”……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如果说皮市街让学员们看到了百年老街的“活”化转型,广陵有盐街区则让学员们看到了扬州城市“微更新”“微改造”的绣花功夫。

扬州市广陵区文旅集团副总经理汪金亮介绍,有盐街区是广陵路城市更新首发项目。这里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贾氏盐商住宅、一处扬州市级文保单位四岸公所等。

如何活化利用?汪金亮说:“在‘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的城市更新底线原则指导下,我们在实施范围内对二分明月楼、贾氏盐商住宅及四岸公所等文保建筑进行了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对原广陵小学教学楼、东关招待所等旧有建筑进行改造更新及周边环境整治。”

如今的广陵有盐街区,有颜,有言。场地中“月、盐、园”的文脉始终未曾改变,无论是道光年间“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的二分明月楼,或是清末皖赣鄂湘的四省盐务,或是清末民初贾氏的“江天高宝仪”五地贸易,月光的流转和江河的涌动是有盐街区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核。

汪金亮透露,广陵有盐街区项目于2019年启动方案设计,2022年进入工程实施阶段,2023年9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开街一年多,已成为新晋文艺打卡地,客流超100万人次,街区营业额已过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