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国际

趁美国大选顾不上,以总理炒掉防长

加兰特(左)与内塔尼亚胡 视觉中国供图

以色列爆发大规模示威冲突 视觉中国供图

扫码看视频

“内塔尼亚胡要炒加兰特鱿鱼”的靴子终于落地。11月5日晚,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解除了加兰特国防部长一职,这是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高层最大的人事变动。值得注意的是,5日正值美国大选投票日,内塔尼亚胡选择这一时机撤掉防长的用意引发不少揣测。内塔尼亚胡与加兰特在加沙战争期间关系日趋紧张,两人的矛盾也由来已久,随着加兰特被解职,他们的矛盾终于走到公开决裂这一步。

靴子落地,以防长加兰特终于被解职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5日晚发表视频声明称,他已解除国防部长加兰特的职务,理由是两人之间存在“信任危机”,“在执行军事行动上出现重大分歧”。同时他任命现任外交部长卡茨接替其防长职位。

内塔尼亚胡表示,本轮以巴冲突爆发以来他和加兰特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但近几个月两人在战略问题上出现重大分歧。

“在战争时期,总理和国防部长之间的充分信任至关重要,但这种信任已消失,弥合分歧的努力也已失败。”内塔尼亚胡表示,他和加兰特之间的信任问题使得当前的工作关系无法继续。

加兰特的任期将在48小时内结束,他随后在社交媒体发表回应,虽然没有点名内塔尼亚胡,但他的措辞仍然隐晦且尖锐,称“道德黑暗”已经席卷了以色列这个国家。言下之意他显然并不认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人事变动。

谈及被解雇的原因,加兰特认为军方在三方面与政府高层存在分歧:征兵、加沙停火和人员交换协议谈判,以及调查以色列遭袭击事件。

人质难回,以爆发反政府反总理示威

总理内塔尼亚胡以“信任危机”为由解除国防部长加兰特的职务后,以色列人走上街头抗议,并呼吁新国防部长卡茨优先解决人质问题。

11月5日晚,数千名示威者聚集在特拉维夫市中心,手持以色列国旗,高呼反政府和反内塔尼亚胡的口号。示威者还在一条高速公路上阻挡交通并放火,有人身穿印有“立刻把他们接回家!”的上衣,另有人手持“我们应该有更好的领导人”和“不能放弃任何人质!”等字牌。

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不少被扣押人员亲属认为,加兰特遭解职后,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协议促成被扣押人员获释的希望愈发渺茫。

有分析称,与未达成人质释放协议所造成的后果相比,向哈马斯让步可能对内塔尼亚胡造成更大的政治损失。以色列人质谈判代表格尔森·巴斯金也曾给出类似评价,称内塔尼亚胡“将人质放在个人政治生存的祭坛上”。

加兰特和内塔尼亚胡曾互骂

“一个胡言乱语一个反以”

在此前一场会议上,加兰特将内塔尼亚胡所说的“以色列将取得绝对胜利”的口号形容为“胡言乱语”。当天晚些时候,内塔尼亚胡在声明中指责加兰特发表“反以色列言论”。

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6月,以色列主要反对党国家团结党领导人本尼·甘茨退出战时内阁后,以政府内部因“费城走廊”问题分歧不断。8月29日,内塔尼亚胡在内阁会议上展示了以军绘制的埃及-加沙边境的部署地图,称地图“已得到拜登政府的认可”。防长加兰特随后插话,指责内塔尼亚胡强迫以军提交地图。据一名助理透露,内塔尼亚胡闻言“大怒拍桌”,指责加兰特撒谎,当场宣布由内阁就地图进行投票。一名官员向媒体表示,加兰特是唯一投票反对该决议的内阁成员。

权力斗争贯穿始终,两人矛盾由来已久

这并非加兰特和内塔尼亚胡首次爆发冲突,二人的矛盾可追溯到2022年12月“史上最右一届政府”组建之时。2023年司法改革风波爆发时,加兰特反对司法改革修正案,内塔尼亚胡曾试图宣布解除他的职务,但最终在舆论压力之下被迫放弃。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加兰特也多次提出与内塔尼亚胡想法相左的方案。

拥有数十年军旅生涯的加兰特一直批评内塔尼亚胡处理与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冲突的方式,还曾公开就内塔尼亚胡拒绝讨论停火和被扣人员交换协议向他提出质疑。

内塔尼亚胡则多次在举行重要内阁会议时将加兰特排除在外,还在10月1日晚伊朗大规模导弹袭击以色列后,在“最后一刻”阻挠了加兰特的访美行程。

不过,加兰特和和内塔尼亚胡之间并非“主战派”跟“主和派”之争,而更多的是权力斗争。 当天晚些时候,美国白宫拒绝就加兰特遭解职一事置评,但表示,加兰特“是(美方)重要伙伴”。加兰特与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关系良好。以色列电视十三台分析,内塔尼亚胡趁美国忙于大选,解职他的政治对手。

《以色列时报》评论,内塔尼亚胡视加兰特为最令他恼火的批评者,认为把他赶出政府,能在可预见的将来稳固自己对政府的掌控力。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娟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