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前,一首《枫桥夜泊》让苏州枫桥蜚声海内外,成为人皆向往的江南水乡。如今,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聚焦政务服务提升、生活环境提优、基层治理改革等积极部署、扎实行动,努力绘就城市高质量发展好“枫”景,为超20万居民、超7000家内外资企业创业打造安居幸福梦。
政企双向奔赴激活新质生产力
近日,来到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的光电芯片封装与测试实验室,身着无尘服的工程师们正在对光电芯片“裸片”进行封装与测试。研究院聚焦光芯片、光器件两大领域,建有1000平方米的“创新孵化基地”、超5000平方米的“中试服务基地”,以及超5000平方米的“产业制造基地”,可以为光子领域的初创企业提供概念验证、小试、中试的服务。靠着这一套完善的孵化体系,已有15家企业在这里“诞生”,实现融资近3亿元,累计估值超30亿元。
作为苏州西部的工业重镇,枫桥街道的产业实力强劲。凭借区位优势和亲商理念,枫桥街道先后吸引了近7000家内外资企业入驻,产业布局门类齐全,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深厚基础。
为了让服务这些企业的触角前移,枫桥街道将“小枫来了”志愿服务队扩充到151人,为有需求的企业、个体户提供上门服务;用好“苏商通”“枫企心桥”等数字化服务平台,更快响应企业需求……今年以来,枫桥街道抓好营商服务,坚持“用户思维”,针对产业发展规律推出一揽子举措,擦亮“业泊枫桥”品牌,而院所企业也用创新创造、加码投资等实际行动回馈当地政府,促成了一个个“双向奔赴”的发展故事。
民生实事办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眼下,枫桥街道正探索新的富民实践,精心绘就民生幸福新画卷。走进位于马运路258号的全省首家家庭服务业零工市场,服务大厅、就业中心、技能培训教室、行李驿站等一应俱全。在苏州市零工巧匠数字智慧平台服务区的一台机器前,金阿姨点击屏幕上的“找零工”一栏,看到心仪的岗位后,“扫脸”投递了简历。
在枫桥街道,像这样功能丰富的就业服务站已建成6个,包括4个社区基础服务站和木桥公寓、金管家2个特色服务站。枫桥街道通过定期开展招聘会、培训讲座等活动,为居民送上就业指导、创业扶持、求职招聘、政策咨询等服务,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米”。
公共服务是否均衡优质,影响着百姓幸福感、体验感。来到白马涧花园一区,506平方米的海棠驿站里,老年活动室、残疾人之家、幸福阅览室、心理调解室、山水学堂、儿童游乐等功能场室一应俱全。今年以来,枫桥街道已将白马涧花园一区改造工程、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等12个项目列为街道级民生实事项目,加速完善基础公共设施,更好满足百姓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公园城市处处可见美丽“枫”景
立冬时节,走进位于枫桥街道西部的白马涧龙池风景区,沿着栈道漫步,一路不仅能欣赏层林浸染和流水潺潺的浪漫,还能与欢乐牧场里的小动物们不期而遇。当地引入了景观设计团队,根据风景区内的山水走向,因地制宜划分出了四个自然风景区和两个大众休闲区,打造了苏州首个生态旅游项目。
护住绿水青山,枫桥街道还针对观音山、高景山、北爪山等大大小小的10座山体,成立了联合执法队伍。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与交警、公安、森林消防、市政等部门加强联动,聚焦山边、水边、路边地带的市容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治理,保障环境干净整洁。
除了保护生态美景,枫桥街道还精雕细琢城市的边角之地,打造“处处皆景、城在园中”的公园城市。今年以来,枫桥街道建设了总占地面积约14000平方米的木之园、溪之谷两处口袋公园,为城市又添美丽风景。
“老枫桥”与“新市民”美美与共
“像白马涧花园一期这样的动迁小区里,居民大大小小的诉求不少,龙池社区靠着‘周听月谈’这项议事机制,办成了一批实事,社区矛盾化解率达到98%以上。”龙池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沈华卫说,今年以来,白马涧花园一区推进党建引领“海棠红·幸福里”建设,打造“场所常用、活动常办、群众常来”的“1510”党群服务圈。
为了让“新市民”更有幸福感和归属感,枫桥街道今年将“打造集宿区社区化管理‘枫桥样板’”列为街道书记项目,整合了包括木桥公寓在内的17个集宿区,成立起全市首个分布式管理集宿区社区——木桥社区,探索党建引领下的集宿区社区“分布式”管理模式。
打造由木桥公寓党群服务中心等构成的“2+3+N”网状阵地体系,让更多职工就近享受服务;新市民夜课堂升级焕新,在原有的30多门课程基础上,增设技能类、学历提升等职业发展课程……如今,越来越多资源汇聚集宿区,让“新市民”从“流入”到“融入”,在枫桥安心又安家。何洁 徐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