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南通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季将于11月16日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将发布通用人工智能等南通未来产业细分赛道专项政策以及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培育方案,揭牌成立华信南通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长三角高等研究院、长三角集成电路先进封测创新联合体,现场签约极地与极端环境大科学装置等一批重大项目。
“举办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季活动,一方面就是要写好‘融合’的文章,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等方式,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人才,让创新资源更多走向生产一线。另一方面就是要写好‘转化’的文章。”南通市副市长于立忠说。严君臣 花宇
创新让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作为海上风电场的电能汇集中心,海上升压站是绿色清洁的电力能源送往陆地的关键设施,它的可靠运行是整个海上风电场全容量并网发电的基础。PMOS预装式模块化海上升压站是二代升压站,与传统海上升压站相比,升压站上部组块重量减少约20%,整体造价降低约20%。其中,升压站的关键设计就出自江苏海仓科技之手。这家坐落在南通的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正收获越来越多海外客户的订单。
“海上升压站项目是我们和西门子能源联合开发的。西门子将欧洲先进理念引入国内后,我们消化吸收,并落地成型。”江苏海仓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展伟介绍说,企业从成立之初,就瞄准国际项目。在与海外客户的交流合作中,企业的设计和创新能力得到了行业巨头的肯定。
“南通的船舶海工产业基础雄厚。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宜居的城市环境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来这里就业。”石展伟感慨道,如今,企业已有博士4人,硕士近20人,这样的人才资源已成为企业的创新之源。创新让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目前,企业的营业额将冲刺亿元大关。
近年来,南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330亿,占GDP比重达到2.8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48.77%;技术合同成交额超380亿,均创历史新高。南通市科技局获评江苏省首届科技创新发展奖先进集体,连续两年获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群策群力发展未来产业
今年以来,南通市科技局成立未来产业工作专班,建成南通未来产业发展智库,集聚海内外科技界、产业界和投资界专业人士多方资源,群策群力推进未来产业研究。牵头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明确南通市未来产业发展7个科创细分赛道,组织实施市级前瞻性技术创新专项,推进未来产业精准招商和项目落地。举办“2024投资界·南通未来产业发展大会”,促进“产业+投资”双向对接,推动南通中金宝藤医学转化天使基金项目等14个科创项目集中签约。
今年1—9月,全市共认定科创项目1279个,大幅超序时进度,韩国太星TAESUNG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落地。截至目前,全市共申报高企1303家,入选省独角兽企业3家、省潜在独角兽企业18家、省瞪羚企业92家,其中,省潜在独角兽企业、省瞪羚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三是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全市共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187项,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攻关,共有20个项目顺利揭榜。
为突破县域科创资源不足的现实瓶颈,如皋创新发展思路,探索实行“一线孵化+如皋转化”“城市总部+如皋产业协同”“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基地”的“双飞地”创新发展模式,在上海设立研究孵化中心作为“创新飞地”,在如皋建设中试基地作为“产业飞地”,两地密切配合、深度协同,推动科技成果在高校就近孵化,成熟后到如皋专业园区量产,进而打通“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产业链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