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副刊

推车

□南京 魏鲲鹏

傍晚,深秋的栖霞山暮色渐深。山寺中和山下的小店内,一盏盏灯光亮起,四处闪烁着温暖的光芒。下山的游客,拖着疲惫的身躯和满足的心,迤逦在山道上与夜色竞走,或许是想在夜幕降临之前回到家里,将黑暗关在门外。

我和他们不同,因为筹备沉浸式音乐剧《不栖而遇·桃花扇》的汇报演出,我选择在景区免门票之后进入,勘测线路,算是逆流而上。我的前面是一名女子在费力地拉着一辆平板车,而平板车的另一侧,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

之所以如此关注她们,是因为这对母女拉着这一平板车货物的确很吃力,母亲侧着身,双脚呈前后蹬地状,喘着粗气,双手抓住平板车拉手的横梁,奋力地拉动平板车向上挪动。小女孩则在妈妈的一侧,学着妈妈的样子,抓住平板车拉手的一侧,给妈妈助力。可能是用尽了全力,她的小脸涨得通红。

小女孩任凭妈妈说:“晓楠,省点力气,妈妈可以”,却一点没有卸力的意思,依旧憋着气,伴随着平板车的移动,一点一点挪动脚步,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替妈妈分担平板车的沉重。她目光中透露着坚毅,匆忙下山的游客,看向他们时,小女孩没有任何的羞赧。

我紧走两步,很快来到了平板车的前面,伸手想要抓横梁,可前面被母女二人站满了,但我能清晰看到小女孩鼻翼上和脸颊上的汗珠,遂又转到平板车后,弓起身用力帮她们推动平板车。

“谢谢你啊,小伙子。晓楠,快谢谢叔叔。”

“谢……谢谢……叔叔。”小女孩一边喘气,一边用稚嫩的童音向我表达谢意,这让人听后心生怜惜。

推车前行的时候,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帮妈妈推车的一次经历。那天中午,在镇里小学读书的我,放学后和同学在回家的路上边跑边闹,刚好碰到妈妈吃力地拉着架子车去镇上交公粮,我当即跑到妈妈的架子车跟前,把书包扔到摞起来的粮袋上,遂又跑到架子车后面奋力地帮妈妈推车。

“小鹏,你快回家,饭给你留好了,妈妈一个人可以。”但那一刻,我执拗地没有听妈妈的话,更没在乎同学的眼光,也没想过瘦弱的自己能够给妈妈多大的帮助,只想在架子车后面闷着头用尽全力去推车,让妈妈少受点累,尽快抵达交公粮的地点。那天中午在镇里粮管所门口,我记得妈妈买了两个烧饼,一个夹了牛肉的给了我,而自己吃那个什么都没夹,印象中无心的我吃得还挺香。

思绪蔓延中,我们三个人气喘吁吁地抵达了半山腰的美食广场,小女孩的妈妈执意要给我做一份肉夹馍,直到这时我才知道车上装的是做肉夹馍的面和肉,我急忙找借口婉拒并离开。在随后勘测演出线路的山道上,脑海中一直回放的是,这么小的女孩,和我自己小时候一样,都想着尽力帮妈妈去承担一些重量的画面。

在平淡而悠长的日子里,这样一次简单的拉车或者是推车,并不是幸福地活下去的绝对理由。但我想那时候我的妈妈也好,现在小女孩的妈妈也好,因为这份延续的爱,一定会在生活中,为给自己的孩子争取一个夹牛肉的烧饼抑或是肉夹馍,而拼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