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5版:教育

点亮童心 筑梦未来

高邮市实验小学东校区师生作品选登

蓓蕾邮局 学校供图

教师作品选登

邮路传雅韵 蓓蕾育德馨

省品格提升工程项目《“邮文化”涵养“七彩蓓蕾”好少年行动》活动巡礼

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古城高邮宛如一颗璀璨明珠,其独特的“邮文化”熠熠生辉。学校开展的“邮文化”涵养“七彩蓓蕾”好少年行动,恰如一场甘霖,润泽着蓓蕾少年的心田,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成长之旅。

资源整合,筑牢文化根基

学校积极挖掘高邮当地丰富的邮文化资源,与盂城驿、中国集邮家博物馆等邮文化场域建立深度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实地研学,让他们亲身感受邮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还邀请邮文化名人走进校园举办讲座,分享邮文化背后的故事与精神。校内精心打造“蓓蕾邮局”“邮文化展览馆”“邮文化广场”,为校园营造浓厚的邮文化氛围。学生们在“蓓蕾邮局”体验邮政工作流程,于细微处领悟责任担当;在展览馆中领略邮文化发展脉络;在广场上感受时光沉淀下的邮文化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汲取邮文化的精神养分。

多元平台,助力品格塑造

学校构建全方位的邮文化学习平台,邮文化课堂以校本教材为依托,教师生动讲解邮驿历史、邮票知识,引导学生识邮、集邮、绘邮、用邮,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邮文化俱乐部”定期举行集邮讲座、知识竞赛、“我为邮文化品格代言”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拓宽邮文化视野,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深化对邮文化内涵的理解。成立“微邮政队伍”,学生竞聘上岗,在模拟邮政运营中锻炼团队协作和诚信品格,使邮文化的精神在实践体验中得以践行。

多彩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组织“邮驿文化研学团”,带领学生深入邮驿文化基地,探寻邮驿奥秘,传承邮驿精神。开展“蓓蕾娃设计邮票”和“高邮邮驿文化旅游路线设计”等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邮文化与艺术、旅游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化传播能力。利用“蓓蕾邮局”平台开展书信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字里行间传递真诚、友善等美好品德,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提升综合素养。

成果斐然,丰富办学内涵

目前,“一局一馆一广场”已成为校园内独特的文化景观和品格教育重要阵地,“邮文化”育人体系初显成效,为德育工作注入新活力。评价体系的创新激发了学生成长动力,项目相关成果荣获扬州市一等奖。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邮文化教育内涵,拓展教育资源,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让更多学生受益于邮文化的滋养。同时,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评价方式,助力“七彩蓓蕾”好少年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在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道路上,培育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回首往昔,我们在邮文化的沃土里辛勤耕耘,收获了学生们茁壮成长的喜悦;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以邮文化为笔,以立德树人为墨,书写蓓蕾少年更加美好的成长故事。董大春

“循环日记”启文思 师生共进绽芳华

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的引领下,高邮市实验小学东校区的“循环日记”实践研究结出了累累硕果。

自课题立项以来,该校课题组吸纳20余名骨干老师扎实开展基于叶圣陶“自能作文”思想的“循环日记”实践研究。通过研究,不断激发学生自能写作内驱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促进学生自能作文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快速提升。从学生写作基础看,现在学生习作中错别字率大幅降低,语句通顺度与连贯性显著提升。在表达能力方面,学生描述更加生动具体,已经学会用细腻情感刻画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此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明显提高,能更好地组织思路,使文章结构严谨、文脉清晰。不仅如此,学生在写作兴趣、自信心和自我反思能力等方面也取得可喜进步。两年来,课题组共指导120多名学生习作发表,80多名学生参加征文或演讲比赛获奖。

在课题研究中,老师们广泛学习、深入思考、积极实践。不仅夯实了研究过程,还与课题研究共同成长,老师们既转变了作文教学理念,又促进了专业发展。近年来,董大春、沈在梅老师获江苏省赛课特等奖,居诗幻、周慧、钱加玲、谢青春等老师在扬州市、高邮市赛课中荣获一等奖。课题主持人董大春老师围绕课题研究发表4篇省级论文,核心成员刘吉才、沈在梅等老师的16篇论文也在省级刊物发表。

高邮市实验小学东校区的“循环日记”实践研究,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搭建了阶梯,也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强劲助推器。

钱加玲 董大春

学生作品选登

邮文化品格涵养我的种花梦

我是个爱花的女孩,常常看到花就被吸引。奈何我这个“小着急”经常帮倒忙,动不动就浇水、施肥,所以经常是还没等到花开就已经枯萎了。渐渐地,妈妈就放弃种花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学校邮文化广场“执着”“坚毅”主题邮票展时,我的心如小鹿在乱撞。于是,我再次向妈妈提出种花的请求。这一次妈妈买来了波斯菊、牵牛花和向日葵种子,交给我并嘱咐我要耐心地照料它们。我欣喜若狂又有些许担忧,小心翼翼地将种子种在了花盆里,浇上了成长仙水。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我每天早早地起床浇水观察,可种子却一点动静也没有。等待的日子可真难熬啊!终于在第八天的早晨,我看见花盆里出现了点点绿色,我兴奋地叫了起来:“我的种子发芽了,我的种子发芽了!”仿佛比中了大奖还高兴。我的眼角噙着泪花,仿佛能想象到它们会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开出艳丽的花朵……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当如养花般,用坚毅铸就耐心,用等待迎来绽放,让生命如花朵般绚烂多彩。

六(9)班 刘梓妤 指导老师:陈晓霞

游高邮博物馆

放假了去哪儿?快来高邮市博物馆,开启一场奇妙的穿越之旅!

来到人文历史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些由陶土制成的罐、碗、坛子等器皿,从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昔日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继续前行,令人震撼的是高邮的总览模型,规模宏大,极为壮观。上面标注着高邮的各个标志性建筑,每一处都制作得极为精致,让人深深领略到高邮深厚的历史底蕴。

顺着楼梯来到里下河民俗风情厅。这个展厅更为震撼,真实地还原了里下河居民的生活场景。当铺、餐馆、邮局、染坊……每一个都是独立的陈列位,做工精细、栩栩如生。看着餐桌上的菜品,甚至忍不住想要品尝一口。过去人们的勤劳与智慧通过这些陈列品,在每位游客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将一直激励着每个人不断前行。

游高邮博物馆,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让我对家乡高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知晓了它“鱼米之乡”的由来。尤为重要的是,从现在起,我也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座温暖而充满温情的小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3)班 沈梓逸 指导老师:居诗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