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湛江市麻章区8名“躺平式”干部被调整。
该地组织调研组对拈轻怕重、躺平甩锅、空喊口号、敷衍塞责等8类“躺平式”干部进行精准“画像”。所谓的“躺平式”干部,就是指某些作风拖沓、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严重影响发展进程的公职人员。
干部“在其位不谋其职,在其职不尽其责”,是工作作风治理的痛点也是难点。拿“躺平式”干部开刀强硬且有效,其目的就是“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躺平者警醒”。
领导干部履职,作为是本分,不作为就是怠政,长此以往贻害无穷。工作作风治理任重道远,喊喊口号、发发文件犹如“隔靴搔痒”,不动其根本,只能让“躺平者”更“躺”、其他人效仿。只有动真格,才能让“躺平者”有所惧,有所惧才能有所变。
湛江市麻章区调整“躺平式”干部,传递出一种声音,在其位谋其政,体制内不欢迎“躺平者”。麻章区此举,做对了一件事——改变“躺平式”干部习以为常的舒适区。当地建立“躺平式”干部管理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精准监督,给予改过机会,对转化效果好的“躺平式”干部及时销号“出库”。这表明,此举不是一阵风,也不是一刀切。被调整并不意味着被“一棍子打死”,只要切实改变工作作风,积极作为、敢于作为,“躺平式”干部依然可以“站起来”。
奖惩并举,动态调整,关键在执行。改变“躺平式”干部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常态化推进机制。当然,好的方案并不必然带来好的效果,有效执行、落实责任,才能形成“不想躺、不敢躺、不能躺”的良好风气。
现代快报/现代+评论员 覃甚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