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常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活动暨武进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五金”联盟发布、展示活动在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分校举办。全市近300名大中小学思政学科领导、专家和骨干教师参加本次活动。
近年来,武进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大力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积极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成果丰硕。武进区以思政课“五金”项目建设为抓手,聚焦“金句、金课、金师、金路、金色”五大关键词,围绕“红色根脉、文化自信、法治教育、科技强国、生态文明”五大主题,统筹建立了思政课“五金”建设联盟,全力打造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精研习语金句、打造示范金课、培育领雁金师、创新育人金路、哺育区域金色”的武进样本,有力推进全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涵化、特色化发展,切实发挥思政课程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关键作用。
活动中,来自大中小学的三位思政教师围绕“科技强国”这个主题进行课堂展示,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曾美婷执教《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刘鑫执教《“新”潮涌动,“质”敬未来——科技与未来的双向奔赴》,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王风圳执教《从“‘纱’出重围——纺织业落纱智能化领航者”项目共议科技强国》。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思政教研员严宏亮进行课堂点评,认为三节课有效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合理呈现各学段思政课的教学形式,同时让思政课教学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会上举行武进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五金”联盟发布仪式,表彰首批思政“金师”和“金课”。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常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晓华作主题讲座,她结合常州大学的探索与实践,讲述学校应如何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据了解,常州教育部门始终坚守实践育人“主阵地”,筑牢思想引领“主心骨”,以学校思政课为小切口,推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不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持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
下一步,常州将持续推动“1+7”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内涵式发展,鼓励社科理论界专家、道德模范、英雄人物、大国工匠、红色基地讲解员等各方面人才参与思政课教学,推进思政课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旅研学、科学普及等有机融合,进一步整合资源,帮助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形成全方位覆盖、多领域拓展的教学资源系统。
陆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