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城事

激活“蓝色引擎”

如东海洽会签约30个项目总投资210亿

激活“蓝色引擎”,深耕海洋经济。11月20日,如东举行第十六届沿海经济发展合作洽谈会,30个项目现场签约,其中重大产业项目12个,海洋产业项目、科创项目、人才项目各6个,总投资210亿元。

依海而生、与海为邻,千年积淀的江风海韵和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塑造出如东特有的地方特色和滨海风貌。全县86公里海岸线、100余万亩滩涂,盛产50多种名贵海鲜、千余种各类海产品;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洋口港发展气势如虹,20万吨级深水航道通达远洋,5000到10万吨级各类码头功能完备,黄海大桥等多条通道串联陆岛。

近年来,如东将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布局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全县都是沿海、沿海更要向海”,海洋经济成为如东发展的最强引擎。地标产业聚链成群,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三大主导产业产值规模超1500亿;绿都名片持续擦亮,亚洲最大的海上风电场、全国最大的LNG能源岛加快建设,“风光气氢储”全方位布局,零碳园区率先示范;充沛的碳汇资源和绿电供给,让如东成为重大产业项目布局的优选之地;沿海载体强势崛起,洋口港正从一座潜力可期的东方深水大港,蝶变为“港产城”联动发展的现代海滨新城。综合实力持续攀升,在实体经济有力支撑下,如东地区生产总值连年跨越百亿台阶,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1亿元,增速6.5%,在南通七个县(市、区)中排第一;今年如东县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前30位。

“南通旗帜鲜明地提出‘下一个万亿’看沿海,占据全市沿海岸线半壁江山的如东,必将在向海发展中大有可为。”南通市政协副主席、如东县委书记陈慧宇在致辞时表示,如东坚定不移拥抱蔚蓝、挺进深蓝,持续深耕海洋经济、全面加快跨越赶超,全面融入长三角北翼江海组合强港和万亿级绿色高端临港产业基地建设,把潜在的实体经济优势、港口引领优势、开发开放优势、特色产业优势、空间承载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胜势,在奋力打造“全市跨越发展增长极、全省向海发展先导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的生动实践中,勇当长三角沿海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南通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沈雷在讲话中指出,南通正把沿海作为迈向“下一个万亿”的最大增量,坚持全域向海、产业兴海、科技强海、开放活海,加快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江苏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努力以一域之光为海洋强国建设全局添彩。

如东县委副书记、县长陈雷发布如东县海洋强县行动方案。如东将围绕“高水平建成全省向海发展先导区”总目标,实施海洋产业提级、科技创新提升、绿色数字化提效、基础设施提档、重点园区提质等五大行动,力争到2030年,培育形成7大海洋产业,3家海洋特色产业园区,15家省级以上高端研发平台,20家优质龙头企业,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800亿元,占GDP比重达40%,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会上,《如东县人民政府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南通分中心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签订并揭牌;第七届如东县“金牛企业”同日发布,10家企业获评创新型“金牛企业”、6家企业获评突出贡献新锐“金牛企业”、20家企业获评持续突出贡献“金牛企业”。

据悉,本次洽谈会为期两天,同步举办海洋经济上市企业董事长如东行、海洋经济科技创新恳谈会、如东经济开发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恳谈会、洋口港海洋重装产业恳谈会、沿海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方案发布会和恳谈会等活动,以“海洋”为舞台,以“创新”为纽带,深化蓝色协作,奋力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

陈莹 顾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