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现场

首趟沪苏湖高铁试跑列车出发

预计12月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届时将助力吸引高端要素集聚长三角

11月23日9时27分,沪苏湖高铁首趟试运行列车G55505次从上海虹桥站开出

扫码看视频

11月23日9时27分,首趟试运行列车G55505次从上海虹桥站开出,沿着新建上海经苏州至湖州高速铁路(以下简称沪苏湖高铁)驶向湖州站方向,进行列车运行图参数测试。这标志着沪苏湖高铁建设进入试运行阶段,全线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伟娟 李娜 赵丹丹/文 顾炜/摄

上海→湖州,首趟试跑全程43分钟

当天8:50,上海虹桥站内热闹非凡。衣着鲜艳的高姐,喜气洋洋的铁路设计者、建设者,都早早来到站台,等候乘上G55505次高铁,与它一起穿越江南水乡,穿越沿线密布的众多景点,感受这条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旅游黄金线的风采。

“到湖州啦,好快!”10:10,在大家的惊呼声中,G55505次抵达浙江湖州站。现代快报记者获悉,该趟列车9:27从上海虹桥站出发,10:10抵达湖州站,全程43分钟。

沪苏湖高铁由上海虹桥站引出,途经江苏省苏州市,终至浙江省湖州市湖州站,线路全长约163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设上海虹桥、上海松江、练塘、苏州南、盛泽、湖州南浔、湖州东、湖州站等8座车站,其中上海松江、练塘、苏州南、盛泽、湖州南浔、湖州东站为新建车站,上海虹桥、湖州站为既有车站。

沪苏湖高铁于2020年6月开工,2024年6月全线铺轨贯通,8月开始静态验收,9月开始联调联试。自联调联试以来,检测列车、综合检测列车、重联动车组等先后上线,以不同速度等级进行往返检测试验以及全线拉通试验,共开行各类试验列车775列,检测总里程达52463公里,综合检测列车试验最高时速达385公里。

沪苏湖高铁试运行将持续1个月

试运行列车上,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输部高级工程师韦强介绍,沪苏湖高铁试运行持续1个月左右,预计今年12月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至于到时是否开通运营,还需要铁路和地方政府根据多种因素进行决策,开通将以国铁集团通知为依据,届时铁路部门将发布权威信息。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沪苏湖高铁总体设计负责人陈国全介绍,沪苏湖高铁在湖州与合杭、宁杭高铁衔接,形成“十字”型枢纽,通过湖州枢纽节点实现上海、南京、杭州、合肥互联互通,是构建沪、苏、浙、皖“轨道上的长三角”中重要的一环。

现代快报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试运行主要是按试验大纲要求,原则上利用不少于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列车运行图参数测试、故障模拟、应急救援演练、按图行车试验等项目测试,模拟线路正式运营状态,对高铁运输组织、列车接发、开行密度、设备状态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的“实战”检测,为正式开通运营提供科学依据。试运行使用的列车采用运营动车组担当,沿途各站模拟办理客运业务。

“最江南”高铁站等你来打卡

11月23日上午,在苏州南站,沪苏湖高铁首趟试运行列车呼啸而过。作为这条线上“最靓的仔”,苏州南站打造成独具江南特色的全国首座“六边形”站房综合体。最江南最现代,这座苏式风格大站,等你来打卡!

苏州南站位于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新区黎里镇,是沪苏湖高铁与南通至宁波高铁的“十”字交会共用枢纽站。车站在设计之初就融入大量的江南元素,以苏州园林的设计哲学为基础,设计建造出这座“六合归芯”的苏式风格车站。站房内部的装饰把苏式园林造景手法,江南水乡的意境,运用现代形式融入到设计中,细节精致,风格气质典雅。

“苏州南站是目前国内站房建筑结构形式最多、最复杂的站房之一。”苏州市铁路与航空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睿表示。

据介绍,苏州南站站房总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站场规模4台12线,采用“线下式+线侧式+高架式”相结合的候车方式,车站设计旅客最高容纳人数3000人。

长三角还有

这些铁路在建

长三角高铁线网密集,四通八达。

长三角有多条高铁在建,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路网布局,为沿线居民带来交通便利,也为城市发展赋能。部分与江苏有关的在建线路如下:

1.沪苏通铁路

沪苏通铁路太仓至四团段北起沪苏通铁路太仓站,南接上海市浦东铁路四团站,途经江苏省苏州市所辖的太仓市及上海市嘉定区、宝山区、浦东新区和奉贤区。线路全长111.8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全线设太仓、徐行、上海宝山、外高桥、上海东、四团站,预留曹路站、惠南站。该铁路线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沿海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上海、苏南与苏北地区城际旅客交流,同时兼顾货物运输功能。

2.北沿江高铁

北沿江高铁(沪渝蓉高速铁路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共设16座车站,即上海宝山站、崇明站、启东西站、海门北站、如皋西站、黄桥站、泰州南站、仪征北站、南京北站、大墅站。该条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江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设对进一步完善沿江高铁通道,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便利居民出行,赋能城市发展

高铁新线即将开通,最高兴的就是沿途的老百姓,今后在家门口就能坐高铁,畅游长三角。

上海客运段高铁列车员王晓君是苏州市吴江区当地人。在试运行列车上,王晓君说,自己和亲友对沪苏湖这条家门口的高铁都期盼已久。“我在上海上班,以前要先坐地铁到苏州站再换乘高铁。待新线开通,我可以直接从苏州南站坐高铁到上海虹桥站,节省一大半时间。”

“的确,沪苏湖高铁的开通将实现吴江区高铁里程零的突破,绘就苏州‘丰’字形国家干线铁路网最南边的‘一横’。”苏州市铁路与航空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睿表示,沪苏湖高铁在苏州共设置苏州南站、盛泽站两个高铁站,启用后不仅便利沿线居民出行,还将赋能城市发展,为“千年绸都”盛泽带来新机遇。

沪苏湖高铁开通后,在湖州与合杭、宁杭高铁衔接,呈“十字”形枢纽。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交流与推广处处长卞韵律介绍:“届时,湖州将形成30分钟通达上海、60分钟通达长三角主要城市、90分钟通达长三角所有地级市的‘369交通圈’。”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沪苏湖高铁总体设计负责人陈国全表示,新线开通后,将强化上海对长三角核心腹地的辐射功能,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构建西出上海的第三通道。

助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在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志鹏看来,作为贯通长三角东西区域的交通“大动脉”,沪苏湖高铁既是基础设施层面的进步,也进一步完善了区域路网布局,更是助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赋能G60科创走廊建设的重要支撑。

“沪苏湖高铁开通后,沿线城市间的时空距离缩短,有助于人员、资金、技术等要素的高效流动,提升区域内资源配置效率,促进G60科创走廊内各城市的协同发展,推动了科创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创新。”张志鹏表示,高铁沿线城市将更紧密地融入G60科创走廊的建设中,形成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这有助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产业集群,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此外,便捷的交通条件将提升区域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先进技术和资本的集聚。这将为G60科创走廊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推动区域内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沪苏湖高铁可以加快三地在制造业、服务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