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底,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金鸡湖畔多了一双“翅膀”。浪漫梦幻的出片氛围,展翅腾飞的美好寓意,让这座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的纪念雕塑“飞翔”成为苏州新“顶流”。夜幕降临,这双“翅膀”与远处的“圆融”雕塑遥相呼应,光影交错间,尽显城市的独特韵味。
圆融,是开放包容的态度;飞翔,是奋进创新的精神。三十而立,园区犹如羽翼渐丰的雄鹰,正以翱翔之姿,朝着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加速腾飞。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何洁 徐晓安
30年蝶变
崛起一座经济产业强区
1994年,园区起步于“姑苏城东”,30年光阴,造就一部中新两国政府合作的“辉煌史诗”:10年,再造一个新苏州;15年,实现四个超千亿;2016年后,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八连冠……数据显示,2023年,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686亿元,每平方公里产出GDP13.26亿元,彰显了园区经济在高速发展中始终不变的“韧实力”。
产业兴则经济强。秋日的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生机盎然,新药研发、器械革新、项目合作如硕果累累,映衬着这片热土对生命科学的不懈追求。仅2024年上半年,产业园内就有超过20家企业累计融资超24亿元。
BioBAY是园区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早在十余年前,园区就已将其作为“一号产业”布局发力。当前,园区已集聚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企业超2000家,2023年产值达1523亿元,生物医药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一片通电后迅速发热的柔软薄膜,不仅能作为采暖系统温暖千家万户,也可在穿戴装备方面大有所为……近日,苏州汉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凭借首创的超稳定水性聚合物PTC技术,攻克了地暖升温慢难题。
成长在园区,越来越多企业实现了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为园区产业集群补链强链、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同样作为园区着力培育的前瞻性新兴产业,今年前三季度,已新增产业项目184个,总投资超200亿元。
前沿的产业,带来潜力无限的未来;科技的创新,开启智慧无垠的天地。
前不久,华兴源创日本子公司 HYC (Japan)株式会社正式落户园区国际商务合作中心(东京),成为入驻东京商务中心的第12家“走出去”企业。作为园区企业出海的桥头堡,东京商务中心为华兴源创提供了全流程一体化定制服务,全力协助企业拓展日本市场。
从“科创板第一股”华兴源创,到“科创板车规芯片第一股”纳芯微;从国内“纳米微球第一股”纳微科技,到“国产MEMS芯片第一”敏芯股份;从国内“辅助生殖基因检测第一股”贝康医疗,到国内“RNA疗法第一股”圣诺医药……30年蝶变,园区这片沃土已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质效最好、创新活力最强、营商环境最优的区域之一。
三十而立,从水乡洼地中崛起而来的一座现代化新城,八连冠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
手握“绿色画笔”
绘就生态宜居城市画卷
繁华之处寻觅自然意境,在园区,只需踏出脚步而已。这两天,恰逢园区阳澄湖半岛的珠泾河公园刚刚开放,不妨携三两好友或全家老小,共赴一场“捡秋”之约。或漫步于林间小道,听风声与鸟鸣交织成曲,或在绿意中健身打球,来场酣畅淋漓的运动,那一刻能深刻体会到,生活在园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在许多人的传统认知中,工业园区即是工厂聚集地。事实上,在建设规划初期,园区就颠覆了这个固有概念,而是选择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引下,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的幸福城市。
纵观30年高速发展,园区始终手握“绿色画笔”,绘就生态宜居的城市画卷。目前,园区万元GDP能耗为0.1436吨标准煤、碳排放为0.357吨二氧化碳,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用水量5.33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0%。
这些已达国际先进水平的指标,源自日积月累的坚持。在园区,每天凌晨4点起,就会上演一场接力的运转。餐厨垃圾收集、处理成浆料、微生物分解、污水净化……最大限度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梯级利用,造福超130万的园区百姓。
斜塘街道美颂社区的居民倪欢毕业于剑桥大学,初到园区时,她惊叹这里的经济发展迅速,更感叹这里美好的生态环境,“我经常跟国外的朋友说,住在这里的社区,马路干净,环境优美。”也因此,倪欢选择跟丈夫定居在园区。
生活中,她喜欢把家打造成小小循环系统,分类干湿垃圾,利用厨余垃圾堆肥种菜,又或者利用太阳能发电,低碳环保与绿化生活两者兼顾。她还成立“苏州绿色光年”环保组织,结合园区的环境特点,带着居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关注可持续发展和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作为国家首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首批绿色园区,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这座工业化花园城市的每个角落,这是30年里许多企业、人才选择落户园区的原因之一。
如今,ESG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重要抓手,园区正致力打造区域打造ESG产业新高地,力争到2025年,集聚ESG企业超400家,实现营收700亿元。据悉,最新启用的苏州ESG产业创新中心已与毕马威等近20家企业签约,首批14家企业集中入驻。
产城人圆融共生
开启“飞翔”园区全新篇章
经济产业的繁荣硕果终将化作百姓高质量的生活品质。漫步在园区,眼前工业区与商业、住宅、医疗、教育划分清晰有序,又交叉融合,这是独属于苏州的“圆融”。
“买买菜,顺便修修鞋,真是方便得很哟!”居民李大妈照顾着一家五口的生活起居,她隔三岔五便会光顾家附近的邻里中心。宽敞明亮的邻里中心,既保留了市井烟火气,又引入了现代的时尚元素,菜场、超市、餐饮一应俱全,家电维修、干洗、缝纫、理发面面俱到,更集合了医疗、养老、就业等便民服务。所见之处,尽是幸福生活的气息。
邻里中心的经验源自新加坡,以居住人群为中心,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菜场、超市是厨房的延续,图书馆、阅览室是书房的延续,餐饮、小吃是餐厅的延续,居民能享受一站式生活配套服务。目前,已基本实现园区278平方公里范围内社区商业基层网点的全覆盖,每一个生活在园区的人都在被好好地关照着。
与此同时,数字化赋能社会治理的新场景也比比皆是。全面启用乐龄智慧助餐系统,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智能化匹配推荐就近就便助餐点;首个智慧地下接送系统,通过企业微信平台连接物联平台,精准引导家长车辆分时、安全、高效、有序进出地下车库……在这样一个产城融合的园区里,养老、医疗、教育、就业等城市功能在数字科技的赋能下在全方位推进。
生活在园区,不仅能得到实实在在的保障,也能寻觅心中的诗与远方。今年第三届苏州金鸡湖中法文化艺术周期间,休闲商业街区李公堤曾举办中法装置艺术展、中法美食节等活动,让市民在家门口感受地道法式文化氛围的同时,也形成了园区独具特色的商文旅融合新高地。
今年9月底,金鸡湖右岸客厅正式启用,帆船夜航巡演、文化市集、右岸客厅音乐会等一系列活动为园区带来城市人气、商气的双提升,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双联动。尤其是“飞翔”雕塑,与伫立在金鸡湖西岸的“圆融”雕塑隔湖相望,成为苏州新地标、“新顶流”,吸引市民游客争相打卡。
如果说“圆融”见证了园区30年的蓬勃发展,那么如今的“飞翔”则开启了园区加快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崭新篇章。而立之年的园区,正如那“飞翔”雕塑,大鹏展翅、蓄势待发,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将真正实现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