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扬州文旅持续擦亮“来扬州,行大运”和“Find China in Yangzhou(扬州最中国)”旅游品牌,围绕四季主题和重要节日开展文旅主题活动,不断丰富和拓展文旅消费场景,市场潜力加速释放,八方游客纷至沓来。近期,扬州又新添一批“国字号”荣誉,用文旅融合的新亮点展现了历史文化名城新活力。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气质,也是一座城市散发持久魅力的根源,更是文艺创作得以蓬勃发展的重要源泉。近年来,扬州深入推进文艺创作工作,接连推出一系列精品佳作,屡获殊荣。
11月18日,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入选作品进行公示,由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创排的扬剧《郑板桥》入选。《郑板桥》以史为凭、精妙构思,邀请一级编剧罗周、一级导演韩剑英等数十位专家创作编排,由“梅花奖”“文华表演奖”“白玉兰”主角奖获得者、新时代中国戏剧(生行)领军人才、“扬剧王子”李政成领衔主演。
扬州在智慧旅游方面的表现同样抢眼。11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了2024年智慧旅游适老化典型案例,其中《“下扬州”平台提升适老化智能服务》案例成功入选。本月,“下扬州”平台还被中国互联网协会评为“2024年度互联网助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特色案例”。
扬州市创新推出的“下扬州”智慧文旅平台,结合GIS、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构建具有高度拟人化形象和智能交互能力的数字导游。数字人导游可通过文字转语音等方式提供无障碍旅游服务,实现24小时不间断接待,并可根据游客需求进行个性化行程定制,提供一对一的智能旅游管家式服务。
长期以来,扬州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系统实施文物保护工程,建设开放隋炀帝陵遗址公园,通过实景、实物、互动、AR技术的结合,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了解隋炀帝与大运河、与扬州的深厚渊源。
为更好地促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国家文物局今年组织开展了基本建设考古和文物保护优秀案例征集推介活动,近期从全国遴选了21项优秀案例进行重点推介。其中,扬州“拨云见日 鉴古知今——隋炀帝墓保护展示”成功入选。
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旅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11月22日,在第五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扬州明清古城文旅提升项目入选2024年度长三角文旅产业重大项目。
该项目的实施将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迹,激发古城片区活力,赋予古城片区与时俱进的历史人文魅力和商业价值,形成凸显扬州历史文化情怀的人文景观,并对老城区的市容市貌提升、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此外,在本次博览会上,“扬州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文旅融合”入选第二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
除了以上领域,近期,扬州在公共文化、人才培养等领域也成绩斐然,接连捧回“国字号”荣誉。扬州市图书馆“‘古籍里的扬州运河文化’市集”入选中华传统晒书活动优秀案例,全省唯一;扬州文化艺术学校荣获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中职·戏曲表演赛项争夺赛金奖。
从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到璀璨夺目的文艺创作成果,从智慧旅游的创新探索到文化遗产的精心守护,从公共服务的贴心提升再到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扬州文旅正以蓬勃进取的姿态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杨文旅 顾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