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部分人对蜜蜂的关注还放在像‘蜂蜜’这种低附加值的农产品上面,但其实在艺术、生态环保、教育等方面,蜜蜂有着更大的价值。2014年到现在,10年的时间里,我发现了蜜蜂养殖巨大的价值。”在无锡市滨湖区南象山东麓的旺太农场,出身广东职业养蜂人家庭、拥有电路系统研究生学历的芝松(本名黄桂松)带着跨领域的知识,为蜜蜂事业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由于出身职业养蜂人家庭,芝松很小就开始接触蜜蜂,“我从小学就依稀有一些想法,希望设计一些小机关,让我能够养蜜蜂的同时还不被蜇到。”2022年,结合多年养蜂经验和专业知识,芝松一步步将儿时的一个“念想”变为现实。2023年,芝松正式发布了他的发明——一款100%不接触蜜蜂就能养蜂的蜂箱(相关专利已提交申请),并用他已故父亲的名字“黄永德”为其命名“永德箱”,以此纪念这位一生勤劳正直的养蜂人。
根据不同使用需求,芝松在“永德箱”的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了园艺蜂箱、室内蜂箱。“2024年第一批,共75个蜂箱已经售罄了。”芝松告诉记者,这些蜂箱主要发往无锡及周边城市。芝松的蜂箱也成功投放到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上海办公室和上海的部分公立与私立小学的教室,创造性地让养蜂融入到教育与环保科研的场景。在蜂箱的设计上,芝松力求“精益求精”,“我仍在不断收集客户使用反馈,蜂箱会不断迭代。”
2024年,芝松在借鉴了斯洛文尼亚蜜蜂屋后,由30个室内蜂箱组成的全国首座蜜蜂屋落成,这让芝松停摆了近4年的蜜蜂主题研学课再次“火热”了起来。“这座蜜蜂屋让更多人产生了‘主动了解蜜蜂’的想法。今年,我们接待的参与研学的人数已经达到6000左右。”芝松介绍,蜜蜂主题研学课是通过课堂、原创趣味游戏、蜂蜜美食、蜂蜡DIY等全方位体验和了解蜜蜂知识,让孩子对蜜蜂的神奇世界有全新的了解。
在芝松的课堂上,蜂蜡是孩子们了解蜜蜂的媒介之一,而在芝松的养蜂生涯中,蜂蜡也是他除了蜂蜜以外的首个经济来源。2016年,芝松开始用蜂蜡创作各类工艺品,尤其是蜂蜡工艺蜡烛。而对于“蜡烛”这一产品,除了要有高颜值,芝松最关心的就是其安全性。以业界常见的浮雕干花蜡烛为例,芝松通过研发阻燃材料,解决了此类蜡烛容易失火的安全隐患。
由于精力有限,芝松的蜂蜡产品仍以小批量生产为主,但正如芝松所说,“蜜蜂养殖的产业价值是巨大的”,2014年至今,从蜡烛、蜂箱到蜜蜂屋、研学课……芝松为蜜蜂养殖这个“甜蜜事业”带来了更多可能性。高艺 滨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