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4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10月20日至11月16日共计28天监测期内,共收集到“消费维权”相关信息20176208条。数据分析显示,“双11”期间,在更多优惠、更充足的思考时间之下,翻车的直播、出问题的产品、麻烦的售后、再度复杂的规则,消耗着消费者的信任。
监测发现,2024年“双11”期间,消费维权问题集中在直播带货、产品质量、优惠套路、技术服务等方面。
据中国消费者报
直播带货乱象
监测期间,有关“直播带货”负面信息共230675条,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问题投诉增幅明显。
例
“极具迷惑性”的“虫草内裤”月销250万元
澳门coco姐以销售白牌男装为主,其直播间观众72.44%是男性,年龄集中在31-40岁,地域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8.8元两条的“虫草内裤”、17元三条的“人参内裤”等看似离谱的商品,在coco姐直播间月销售额都超过了250万元。10月24日,相关产品均已下架。
产品质量问题
监测期间,有关“产品质量”负面信息共129462条。关于产品原料的曝光和讨论在监测期内十分热烈,一些品牌企业产品的品控受到消费者质疑。
例 卫生巾长度缩水
有网友近期发现,多个品牌的卫生巾存在“缺斤少两”的现象,其实际长度小于外包装标明的长度;如果只看能吸收液态物质的内吸收层,则长度差距更大。11月7日,有媒体购买了七大品牌的卫生巾进行实测,多家品牌都有此问题。
营销优惠套路
监测期间,有关“优惠套路”负面信息共103951条,消费者反映,“双11”促销规则再度复杂,部分商品价格先涨价再打折,同时存在优惠券使用不便、活动福利难以兑现等问题。
例 价格“先涨后降”、尾款涨价
近日,多名消费者向媒体记者反映,多家电商平台存在促销陷阱,有的商品一夜之间涨价数百元,让凑单满减后的价格反而高于活动前。还有消费者发现,支付定金后,尾款竟然涨价。“双11”活动开始前,潘先生准备在某电商平台入手两件早就看好了的羽绒服,商品价格均为2499元。为了获得更大优惠,潘先生在活动前特意开通了该电商平台会员,领取了一张满3000元减240元的补贴券,准备在支付尾款时使用,再算上跨店满300元减50元的优惠,系统显示,他看中的两件羽绒服预估到手价均为1644.01元。促销活动开始后,他支付了两笔定金,每笔250元。系统显示,10月21日晚8点后,他只需要每个订单再支付1394.01元。然而到了支付尾款的时间,两件羽绒服的尾款全都变成了1706.05元,单价比之前贵了312.04元。受限于平台规定,潘先生只能先支付全部尾款。而这时打开商品页面,两件羽绒服的预估到手价也分别变成了1851.57元和1851.59元,比之前贵了200多元。
技术服务不当应用
监测期间,“技术服务”类负面信息共89367条。互联网技术的不当应用给消费者造成困扰。有消费者反映,“双11”期间莫名被开通“先用后付”,并出现重复扣款情况;媒体也曝光了部分平台存在短信骚扰用户、水军刷好评等行为,令消费者不堪其扰。
例 莫名其妙开通“先用后付”
近日一些平台推出的“先用后付”新“玩法”遭到消费者吐槽,引发关注。很多消费者反映,自己默认的付款方式莫名其妙变成了“先用后付”,不用输密码、刷脸或刷指纹确认就直接下单了。有的消费者只是想收藏商品或先添加到购物车,方便比价和统一结算,却变成了直接下单;也有消费者根本不知道以“先用后付”的方式购买过商品,驿站里都是自家包裹不说,后续还产生了违约金和逾期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