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势头迅猛,人们对于AI工具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元,不少高校学生在撰写学术论文或者进行毕业设计时也会使用AI技术。相比翻阅厚重的书籍资料或者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借助AI写论文,更加方便、实用,却也引发了很多探讨。
近日,复旦大学发布《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试行)》,对人工智能工具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过程中的使用进行了详细规范。除了复旦大学外,目前,全国已有多所高校发文规范借助AI进行论文写作。这些规范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在学术写作中,AI使用的边界在哪儿?
据央广网
AI参与学术论文写作已非常普遍
如今,AI工具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智慧”,AI参与学术论文写作已非常普遍。今年刚刚保研武汉大学的小蔡告诉记者,此前他在写本科毕业论文时,用过AI。
小蔡说:“我们学生在论文或者其他写作方面AI用得也很多,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毕业论文方面,在做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学习新知识,有很多之前不了解的东西,可以把我们不懂的问题直接输入进去,让AI给我们做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介绍,也让我们对技术、背景有更多的认识。”
小蔡坦言,AI工具能大幅度提高课题研究过程中背景资料的查阅效率,但真正在论文的写作层面,自己并不会依赖AI工具。“每个人的文章都有不同的写作风格,主体部分肯定是通过自己的实验数据或者实验过程去写。”小蔡说。
全国多所高校试行使用AI的相关规定
过度依赖AI,显然背离了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初衷。而复旦大学近日出台的《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试行)》,不仅明确了允许使用AI的范围与原则,还从AI工具的研究方案设计、创新性方法设计、算法(模型)框架搭建、毕业论文(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创新性总结等多个方面,明确了禁止使用的范围。比如,禁止使用AI工具生成或改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原始数据、原创性或实验性的结果图片、图像和插图;禁止直接使用AI工具生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正文文本、致谢或其他组成部分;禁止使用AI工具进行语言润色和翻译等。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中国传媒大学、福州大学、湖北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都在试行或出台相关规定或办法,规范大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
天津科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孔林涛表示:“AI可以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但是不能形成依赖,更不能让它占据主流。因此,我们在毕业设计上进行常规查重以外,还做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部分的检测。”
孔林涛说,学校规定查重结果不得超过30%,AI检测结果显示的智能生成内容比例原则上不超过40%,学院会向超出AI检测标准的学生发出警示。
规范AI的应用需多方面组合发力
记者搜索发现,AI代写的帖子比比皆是。记者添加了一位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后,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AI生成论文每千字15元,一篇万字论文150元左右,需求提得越详细,生成的论文质量越高。如果过不了查重软件的AI检测,还可以进行“降AI”的操作。
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法治战略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精武表示,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全面禁止AI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应用并不现实。
赵精武说:“AI在学术论文写作上的辅助作用主要包括学术论文润色、评审辅助、编辑反馈优化三个方面。对AI合理应用的边界要有一个基础的理解,AI对于论文写作而言,应当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作用。论文的主体内容、核心观点等应当是由学生自行撰写,AI仅仅是在既有的论文成果基础上对论文细节进一步完善。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绝大部分的AI产品短期内不太可能直接生成符合学术要求的毕业论文,这也意味着平台上部分机构所发布的“AI论文写作教程”存在过度营销的问题,甚至可能诱导学生形成不良的写作习惯。”
赵精武建议,未来AI的应用应该是一个平衡关系,一方面保证学生能够辅助利用AI完成毕业论文,同时也要注意过度滥用AI技术。学校需要从技术手段、评价体系、学术素养等多方面组合发力,规范AI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