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江苏文脉

“00后”燕雀湖 名字却有1400多年历史

昭明太子像

南朝都建康图

宋建康府图

现在的燕雀湖

琵琶湖、前湖、燕雀湖位置示意图 (地图源于百度地图)

《江苏文库·史料编》之《六朝事迹编类》

要说这几天南京最拥挤的景点,燕雀湖一定榜上有名。早上7点前,沿湖一圈就围满了打卡拍照的游客。

如油画一般美丽的燕雀湖,在南京历史上也留下了一抹色彩。相传,燕雀湖的名字源于南梁昭明太子萧统的一段传说,它如今的模样则与明太祖朱元璋兴建宫城有关。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文颖 裴诗语 郑文静/文 郑文静/摄

部分图片源于江苏文库、《金陵古今图考》、玄武湖景区

昭明太子的“燕雀”

如今的出片胜地燕雀湖位于明孝陵景区梅花谷,是2005年综合环境整治中新扩的人工湖,实打实的“00后”。然而,它的名字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还和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有关。

萧统是梁武帝萧衍的长子,生于公元501年。他出生的第二年,萧衍趁齐内乱取得帝位,建立梁朝,萧统则被册封为太子。

三岁学《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八九岁能讲《孝经》,十五岁开始学习处理国家事务……萧统从小就是个“学霸”,在文学上更是光芒四射。在后湖(玄武湖)畔,他网罗了当时天下最具学问的士子,从浩瀚的古籍中打捞出优秀文学作品,编纂成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文选》。

《江苏文库·史料编》之《六朝事迹编类》中,宋代人张敦颐讲到了萧统和“燕雀湖”的传说。他引用了唐代志怪小说《穷神秘苑》的记载,说梁武帝萧衍曾经赐给萧统一只琉璃碗和一只紫玉杯。萧统英年早逝,这两件他的生前钟爱之物自然也随葬在陵墓中。

财帛动人心,有个胆大包天的太监居然跑去盗掘了太子之墓。当他带着宝物出逃时,突然有数万只燕雀飞来攻击他。这么大的动静引起了官府的注意,盗墓的太监被抓获。

梁武帝听闻燕雀护陵惊异不已,下令将宝物赐给太孙,并派人修整萧统陵墓。封坟的时候,又有数万只燕雀衔泥土而来,为太子之墓增土。人们感念燕雀护陵之奇,墓边大湖就有了“燕雀湖”这个名字。

这个充满了奇幻色彩的传说,反映了人们对于萧统的怀念,燕雀湖也成为文人墨客凭吊昭明太子必去之地。

宋代文人杨修曾作《燕雀湖》一诗悼念昭明太子:“平湖岸侧见高坟,万土衔来燕雀群。鉴面无波天一色,此中文藻似储君”。

古燕雀湖去哪儿了

历史上的燕雀湖在哪儿?

《江苏文库·史料编》收录了明代南京人陈沂撰《金陵古今图考》,这本书里有历代南京城的“画像”。从其中《南朝都建康图》上来看,雀湖(燕雀湖)位于建康城的东面,蒋山(即今钟山、紫金山)南面,它的面积只比城北的元武湖(玄武湖)小些。

《宋建康府图》《元集庆路图》里,燕雀湖的位置依然清晰可辨。

《江苏文库·精华编》收录的清初地理著作《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燕雀湖在宋、元时有个名称叫“前湖”。而与之对应的“后湖”,其实就是玄武湖。

曾经大到能和玄武湖做“兄弟”的燕雀湖,在明代地图上却消失了。

公元1366年,也就是明朝建国前两年,朱元璋下令兴建宫城。相传,经过刘基等人的一番风水勘验,燕雀湖所在的位置富有“龙气”,于是选定此处填湖营建宫城。

《上元江宁乡土合志》载:“新宫之址在都城东,盖填前湖而筑之。前湖即太子湖,一名燕雀湖。”

由于湖面广地势低,填湖工程十分浩大,朱元璋调集20多万人施工,南京民间由此有了“迁三山,填燕雀”的说法。还有人说填湖用的“三山”,就是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中写到的山。

在打入无数密集的木桩、巨型条石和泥土石块后,燕雀湖大部分被填平,变成明代宫殿的地基,剩下的部分成为今天的琵琶湖和前湖。

经过一番大动作打造而成的明都城,周长扩至60余里,城市范围比元末扩大6倍之多。

即便如此,朱元璋也不是特别满意。洪武二十五年(1392),已经60多岁的朱元璋说:“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有绪。唯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

因为出现了地基下沉的现象,宫殿前高后低。这成了朱元璋的一块心病。

如果燕雀湖能说话,恐怕那时候一定会委屈地喊出声来:那填我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