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6版:城事

南通海门:

推进业态升级,古镇焕发文旅新活力

余东少儿京剧的孩子们在古镇表演

工艺美术室内游客观赏着精致的漆艺作品,剧场内乡村曲艺汇演博得满堂喝彩,剪纸工作坊里孩子们静心地埋头创作……徜徉在海门余东古镇,千米石板街两旁一步一景,给这座千年古镇增添了全新的文化内涵。

余东,古称余庆,因其地形酷似展翅欲飞的凤凰,又名“凤城”,是一座已有13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古镇。至今仍保持着明清时期“中轴对称,城河相拥”的基本格局,一条由2146块石板铺成的石板街纵贯南北。石板底部为下水道,古时还兼藏兵洞功能,水道穿城至护城河。

古镇街巷两侧传统建筑丰富,弥漫着古朴的气息,有以江村故居、范氏宅院、钱粮房、郭利茂银楼等为代表的古建筑群,有以老街为中轴线的姐妹井,经历数百年沧桑,井中仍水量充沛,水质甘洌醇美。近年来,当地持续推动古镇保护性开发,以“一环(由1800米长的运盐河水系形成的古镇风貌环线)、一轴(以千米明清石板街为核心的文化体验轴)、一地标(以佛光塔作为古镇地标)、四片区(按照功能化,将古镇划分为市井百味、余东福地、凤栖新城、古城印象东南西北四大片区)”为规划内容,目标打造“中国首个剧场式古镇”。老街也随古镇业态的不断丰富,焕发文旅新活力,吸引很多市民游客来感受余东古镇的历史变迁、文脉发展、名人旧事和非遗特色。

为给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当地围绕顶层设计与局部推进相结合的建设思路,对重点文保建筑、石板街两侧部分民居巷弄进行整体改造提升,积极实施运盐河景观带提升改造工程,推进河道疏浚、驳岸工程、景观绿化工程以及亮化工程等。同时立足本地资源发挥能人效应,建设了张义记民宿、蓝乔特色民宿、江海茶楼、通东民俗博物馆等场馆。

持续推进业态升级“焕新”,依托郭利茂银楼、震丰恒布庄等文保单位,积极引入人民文创·戏颜茶空间、城门小酒馆、上久楷布庄、凤城刻纸馆、余东土特产店等业态。今年9月,海门余东陶瓷文化苑、大漆工艺美术室顺利开馆。国庆期间,在古镇各门店又引入当地特色产品展销。

立足阵地,厚植文化“软实力”,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依托人民文创书店、梨园、余东剧场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常态化推进余东剧场“周周演、周周映”模式,积极推动“四送”文化惠民工程。今年以来,开展活动159场次,参与受众达13.8万人次。本地凤城艺术团利用每月京剧固定排练日,以老带新传承弘扬京剧文化,筑牢文化自信。组织开展的余东镇首届乡村旅游节“乡约有你醉美凤城”、“余”你相遇 时光拾“遗”古镇新春非遗文化节、“‘乡约’古凤城乡村特色文化展示月”、古镇民俗文化艺术周等活动,吸引游客11万余人次,拓展了余东文化旅游辐射范围,全方位提升乡村旅游对外吸引力。严君臣 苏华 仇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