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文明最突出的特性之一就是连续性,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我们的文明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汉字是不容忽视的核心因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殷墟遗址考察时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特举办“新中国 新发现”江苏主题书法展,展览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书法家协会、江苏省现代美术馆承办。
此次展览立足书法专业学科,以出土考古为史料,以文史研究为辅翼,以艺术价值为中心,甄选了49件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境内出土的书法文献,以及新入藏、再次被发现的书法文本与遗迹,其中包括青铜器、简牍、碑刻、墓志、手札等,始于春秋、止于清,涵盖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及演进中的过渡状态。主办方组织专家、学者与书法家进行了49组主题创作,每一组包括解题、题跋、临摹、创作四部分,加上出土文献的图片资料,五位一体呈现中国书法在江苏地域书体演变的历史,与历代江苏人物事件交相呼应。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这些埋藏于地下千年、未进入书法史序列的、具有代表性的新发现;这些曾经被古人发现又隐入历史的尘烟、在新中国再次展现光华的新发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学术意义。它们清晰地展现出江苏大地上各个历史时期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真实状况,凝聚、融合、辉煌、衰微、复兴,何其波澜壮阔!江苏书法新发现与薪火相传的江苏文脉同呼吸、共命运,历经时代变迁而不改本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本次展览通过深入挖掘江苏书法新发现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把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进一步推动江苏书法新发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国书法艺术、增强文化自信贡献一份力量。